分享
2023年读道德经后有感.docx
下载文档

ID:1836438

大小:13.26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德经 有感
读道德经后有感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隐蔽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时代,“物质第一〞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变得特殊物质化和金钱化。对于一名人民警察来说,如何去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个人以为,就是要依据道德经一书中所提倡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坚忍不拔。一、致虚守静是安于本职工作的根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所谓“致虚极〞,就是“致极虚〞;“守静笃〞,就是“笃守静〞。这是修道的根本方法。“致虚极〞是说,自己假设想修道的话,要努力使自己到达极端空虚的境界。极需指心灵一尘不染,近于真空。周易把这种境界叫做“洁净精微〞,叫做“洗心〞,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杂欲。“笃〞是敦厚,笃守就是坚守。“守静笃〞就是坚守清寂。动与静是互为因果的,自己静才能感知外界的动,自己动就无法知道外界的真实。孔子说:“人皆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就是说,人都是到安静的水面上才能照见自己的相貌,没有人能在流淌的水面上照见自己。心灵如水一样,静下来才能观照真实,观照真实才能入道。总之,人们的心境只有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净心寡欲是保持清正廉洁的源泉 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章意在说明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无厌欲望不同,正确的养生方法是只满足生理需求,而不是放纵欲望。欲望从哪里来,欲望来自感官的永不满足的追求。这一点不独老子生疏到了,佛家的大师也生疏到了。心经里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意思是说,把这些器官的感觉当成是空的,就没有花花世界的干扰了,也就没有感受、想望、追求和感知了。所以放弃了眼耳鼻舌身意的追求,就从根本上摒除了色香味触的诱惑。老子在这里形象地勾画了人们因贪欲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峻后果。老子还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只有没有私心欲望,才能体验到“道〞的微妙,从而适应和符合客观的变化。有私心欲望,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微妙,即便体验到的,也是有限的,这样人就很难符合客观的变化,人生旅程就会消逝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想法,事事顺客观,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才能放弃个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约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 三、坚忍不屈是全力履行职责的保证 道德经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会,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道〞平常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一旦要干预就没有做不到的。依据“道〞做事,事事都是成功的,由于“道法自然〞,没有哪一件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单独运行而不转变,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说明“道〞做事是坚忍不拔、威猛不屈的,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它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所以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要做正确的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事,要做时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受影响,认真致志、坚持到底。老子还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那么无败事。〞意思是,人们所从事的事业,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失败的,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头时那样慎重处之,这样就不会失败了。即在最困难的时候,必需拿出开头时的决心和信念,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所谓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也就是“强行者有志〞,这种品质就是符合“道〞的,这种品质就能保证你成功。 总之,细细品读道德经,大力挖掘其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民警察来说,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保持清正廉洁、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才能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当好人们的好公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