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任继愈先生给青年学者的启示: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先生不仅人品高尚,学识渊博通达,治学之德亦能垂范后世,而且他们的爱国报国之情令人敬仰。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更是身处高校的青年学者学习的典范。关键词:季羡林;任继愈;人品;学识;治学;爱国作者简介:王建宁,男〔1976-〕,陕西洛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文化翻译,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3)-19-0190-02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完善为根底,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须“先修身而后能〞。当下中国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学者较为熟悉的两位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先生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学习典范。一、人品高尚,让人高山仰止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一日,当代中国两位学术泰斗季羡林、任继愈同日辞世。两位先生不仅学贯中西,享誉中外,人品上都是德高望重,让人高山仰止。中国民主同盟蒋树声主席深切缅怀两位先生,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广学坚守的读书人。季老和任老就是我们的典范……他们在做人和做学问上,从来都是‘惟人惟学,惟人在先’。〞[1]p1季羡林〔1911-2023〕,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生,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创立东方语文系并任首任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著作等身、学富五车的季先生,晚年坚决请辞“国宝〞、“国学大师〞、“学术泰斗〞称谓之举,不仅让国人看到了虚怀假设谷、淡泊名利的大师风范,更为后来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季羡林先生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境界就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认为这是季先生“夫子自道〞。[2]p161任继愈〔1916-2023〕,山东平原人,1938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哲学系,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师从汤用彤、熊十力、贺麟等著名学者研习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56年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