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强化保险资金运用与发展机构投资者.docx
下载文档

ID:1832985

大小:19.25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强化 保险资金 运用 发展 机构 投资者
强化保险资金运用与开展机构投资者 一、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筹资金并在金融市场对债权性工具或股权性工具进行投资的专业化机构,包括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捐赠基金及进行投资交易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比重趋于下降。从国际开展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证券化不断加强,美国保险公司的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保险公司已成为兴旺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开展的重要力量。 1.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兴旺的证券市场上,保险资金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寿险公司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们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从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资产结构来看,保险公司是美国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公司债券持有人,是股票市场的重要持有人。 2.保险资金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开展的重要力量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开展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开展历程说明,散户比例大的市场投机倾向较强,而各类机构投资者占主体的市场那么是一个崇尚长期投资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外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导致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它们凭借控制权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并监督、制约经理阶层的经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股权的分散化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收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机构投资人行为变动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变化。(见表1) 美国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的持有比例结构 表一(单位:%) 存款货保险养老投资信托个人和其他投 币机构公司基金基金基金非营利资者 组织 政府证券5.432.568.62023.72023.4435.6839.58 政府机构债券20.597.20238.6013.681.067.2341.76 市政债券7.3712.390.0535.216.3334.64.05 公司债券8.0627.0312.162023.751.0412.3228.64 股票0.247.3820.5319.441.4939.2411.68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是提高市场效率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保险资金运用强调收益稳定和平安性,必然对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需求表现强烈。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追求收益稳定的机构对避险工具的大量需求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原动力。金融创新和衍生交易的活泼,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效率。 二、保险资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现状 1.保险公司是债券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五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 目前,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资产总额约为1500亿元,约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5%。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保险公司通过回购业务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融出资金量占回购交易量的30%~40%,是交易所短期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保险公司作为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通过跨市套利,对于活泼债市交易、缩小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利差和提高债市的定价效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成为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通过对2022年封闭式基金统计发现,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额已经到达基金份额的21.98%,占整个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总份额的73.40%。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保、平安保险持有基金的份额均在30亿元以上。截止2022年11月,保险公司的基金投资规模(包括开放式基金)已达312亿元,相当于间接持有约2.5%的股票市场流通市值。 3.保险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将不断加深 面对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开展及参加世贸组织带来的市场开放与竞争形势,我国保险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保险业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幅度将高于金融行业平均速度,2023年全国保费收入将会突破5000亿元。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将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加上保险资金运用的证券化趋势,保险业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会不断加大,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所占的份额会不断提升。 从保险产品的开展趋势看,投资型产品开展迅猛,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开展投资型保险产品是保险业开展的方向和大趋势。投资型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投资功能,因此,保险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更大了。从长期的投资回报来看,债券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较高,因而保险资金以证券市场为取向也是保险产品转型的必然选择。 我国保险业的巨大资金规模和高成长性以及对资金运用的迫切要求,说明保险公司有实力也有意愿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资本市场不可缺少、不容无视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三、强化资金运用管理,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1.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外对保险资金的管理有三种模式。一是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国际上的大型寿险公司大多采取设立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实行保险资金的专业化运作;二是投资部运作模式。保险公司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按事业部制进行运作;三是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公司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将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来管理。 综观以上三种模式,投资部运作模式因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效劳多样化的要求,逐渐被大多数保险公司所放弃。局部保险公司,主要是一些资金量较小的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小型寿险公司倾向委托投资运作模式,以此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各项本钱支出,同时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多数大型保险集团或寿险公司大多采用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将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与保险业务严格分开。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第三方的资产,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和利 润增长点。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程度的提高,选择第三种模式已成为重要趋势。因为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一是有利于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二是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投资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三是有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范围,为第三方管理资产。我国保险公司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 2.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狭窄,一方面源于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的缺乏,如市场缺少资产支持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等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源于政策上的束缚。这种政策的束缚表达于投资比例限制和投资范围的限制。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目前仅限于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中央企业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地域范围上只能投资于国内,不能投资于国外。投资限制过严,带来诸多问题:一是使得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着保费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二是保险资金由于准入限制而无法发挥作为机构投资者应有的作用,股票市场缺乏长期资金的供给,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开展和完善;三是由于投资渠道限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较为集中,尤其是利率风险较为突出。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在债券投资方面,可考虑批准保险公司投资于可转换债券,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范围;二是适当放开保险公司 境外投资的渠道,允许将资产中的一定比例,如5%~2023%投资于兴旺市场的固定收益证券,通过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提高资金收益,分散投资风险;三是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目前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购置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实际本钱很高,而且无法掌握主动权。因此,随着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才储藏的不断加强,应尽快研究解决保险资金适时适度直接入市的问题。 总之,保险资金要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保险资金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