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致辞.docx
下载文档

ID:1790593

大小:24.09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 农村工作会议 结束 致辞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期间,xx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三农〞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重点和对策;大家研究讨论了市上出台的几个指导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农口各部门依据这次会议精神,还要套开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时间短,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涵盖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方方面面,是一次非常务实的会议。收到了三大预期目的:一是坚决了市县两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上全局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明确了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任务;三是制定了创造性贯彻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对策、新举措。可以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都已明确,当前的关键在于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全力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此,要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即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力落实扶持政策,牢牢把握年度重点,快速启动当前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始终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根底和前提。不少地方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底子不清,路子不明,根源是对中、省、市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这次会后,要结合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决两个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 第一,深刻认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多数地方粮食总产量已经跨越了3到4个台阶。但是,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能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与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许多制约经济持续开展的突出因素。一是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全国人均耕地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市虽然到达了这一水平,但耕地质量很差,产出能力不及世界和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市人均淡水资源仅有120230多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8,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二是农业根底设施薄弱。由于投入缺乏,农田水利等根底建设历年欠帐很大。目前,重点灌区设施完好率缺乏30%,配套率为零,无水利设施农田占到80%多。中、低产比例高达2/3。三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压力很大。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达3—5亿斤。主要农产品商品率低、市场占有率不高。这些情况足以说明,中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题,寓意深刻、意义重大。对我市而言,针对性更强,意义尤为深远。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开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提升农产品竞争能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开展后劲的治本之策。因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和农村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管用的根本工程。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平安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持续开展的根底。今后一个时期,务必紧紧抓住这个重心和关键,在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农业效劳能力,提高农民自我开展能力方面,做好文章,下大功夫。 第二,深刻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开展历经联产承包、结构调整、劳力转移、城乡统筹四大阶段之后,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开展,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但愿苍生得温饱〞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在整个经济快速成长过程中,一些长期困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从农民问题看,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近2023年农民收入增幅不及城镇居民的一半,而且少数高收入户掩盖了多数低收入户的真正收入水平,近半数农民收入处于零增长状态。不少地方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得不到保障,农民开展过程中不能完全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从农业问题看,由于缺乏农业专业化分工,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开展后劲缺乏。目前,农业呈现三个净流出趋势,即土地价值净流出,农村资金净流出,优秀劳动力净流出,使农业开展的支撑条件日益弱化;从农村问题看,城乡反差很大,农村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农村“公社化〞体制破除后,乡村社区建设成为整个中国社区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实践科学开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焦点和关键。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决不移地把农业、农民、农村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拿出真心实意的感情投入来制定和落实具体政策,进一步消除农村政策障碍、体制束缚和感情歧视,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农村稳步开展。 二、落实扶持政策 去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22条政策措施。这是多年来出现的全国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开展的关键所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27条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意见。为了切实贯彻中、省有关方针政策,这次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几个指导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政策落实,是推动各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把中、省市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稳定增加。这里,我重复强调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抓好既定政策落实。继续扶持粮食生产,继续落实良种补贴政策,继续落实对群众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的政策,继续落实农民零负担政策。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落实好新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新出台的政策措施,从20x年起,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贫困家庭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活费。实行良种奶牛繁育补助。中、省、市将从新增财力、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局部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筹措资金,用于农田水利根本建设。市上拟拿出局部资金,配套落实中省有关政策。各县区要根据中、省、市新出台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和财力状况,制定和完善具体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责任,防止执行政策截留、变样,保证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突出年度重点 今年全部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和重点就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从我市实际出发,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重点要抓好三件事。 首先是狠抓耕地保护,保障农业生产根本条件。耕地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载体,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保障性资产。目前,全市耕地锐减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市要围绕保证660万亩根本农田这条“红线〞,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切实加强根本农田保护工作。要禁止占用根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其他破坏耕作层的行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标准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策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公益性用地由政府征取,但必须提高补偿标准;商业用地必须通过协商购置方式征用。要切实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推广配方施肥,引导农户多施有机肥、农家肥,努力培肥地力,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其次是加强农田水利根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田水利建设是整个农业生产的根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要按照南部人均2亩、北部人均3亩高标准稳产高产根本农田的区域性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材料补助的政策,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资。要全面抓好在建和新立项的重点水源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搞好农村人饮解困、流域治理、病险库坝除险加固、坝系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速度,年内务必建成李家梁水库,全面开工新立项的12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实施好已立项的11条坝系工程。加快朱盖沟、王圪堵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第三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以重大林业工程为依托,坚持生态建设、生态平安、生态文明三统一的开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色榆林进程。认真实施好“三个百树〞、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大林业工程,逐步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相结合的生态体系;加快环城生态公园建设步伐,年内启动北园建设,完成园区道路、植物配置和景点建设工程。以小流域治理和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切实搞好水土保持治理;继续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全面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主线,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根本途径。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增加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作物种植面积。粮食生产要按照调整品种、优化品质和提高单产的要求,在抓好糜谷、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的同时,努力扩大名优小杂粮的种植面积。要继续加快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的开展,着力解决好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问题,尽快建立起点高、规模大、生产流程标准化的骨干基地和示范样板。要突出特色抓调整,努力开展区域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白绒山羊和肉羊、特色蔬菜、优质牧草、名优杂粮、薯类和枣杏等特色产业,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开展。围绕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按照“主导产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开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突出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市上认定的25户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和产业带动能力;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和市场前景的企业,要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引进有资金实力、品牌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注入资金,引进机制,尽快开展壮大;要按照大中小并举,高中低档并重原那么,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吸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吸引知名涉农企业进入我市农业产业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添新的活力。 三是做大做强劳务产业。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第一亮点。要进一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按照“大力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力,努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思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面向市场需求,有组织,有方案地增强青年农民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着力打造具有我市优势的劳务品牌。同时要加强与输入地的联系和协调,积极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和效劳工作,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效益。要坚持就业与创业并举,在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创造宽松环境,因势利导,鼓励和引导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自主创业,提高就业与创业的共振效应。要大力开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切实抓好扶贫济困工作。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既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多年努力,我市贫困人口的增收根底明显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工作成效。要着力解决好市县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逾期扶贫贷款回收、扶贫资金管理和扶贫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重点抓好150个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