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莎菲到林道静—试论女性审美形象的成长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1779288

大小:29.33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从莎菲到林道静试论女性审美形象的成长 汉语言文学专业 莎菲到林道静 女性 审美 形象 成长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摘要 妇女解放水平,是权衡社会解放进程的重要标准。然而,自从女权社会被父权社会所取代,中国男性主导的社会便一直将女性置于社会底层。男性的主导地位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女性一直活在男性的阴影下。在中国传统文明中,女性始终被看作是男性的花瓶和玩偶,女性遭逢了前所未有的物化的命运。那么,在“女性解放”的号召下,这些存在已久“糟粕”会不会被废除?从妇女解放的过程来看,这个美丽的期盼有望实现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真。事实上,女性的成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路途。本文以莎菲和林道静为例,从社会背景、成长路径和结果出发,简要论述以莎菲和林道静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莎菲;林道静;成长;觉醒 Abstract The degree of women's libe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progress of social liberation. However, since the feminist society was replaced b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Chinese patriarchal society has kept women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Chinese women have always been in a very humbl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When they come to this world, they ar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an men. They are always entangled in their own fate as women, struggling in countless bondag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omen have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vassal of men and are regarded as vases, and women have encountered such materialized fate. So can the old "dross" be broken down by the cries of "women's liberation"? From the process of female emancipation, this beautiful wish cannot be realized in a short time. In fact, the growth of women is a road full of thorns. Here, take sha fei and Lin Daojing growth and the result, and briefly talking about the growth path of Chinese women represented by sha fei and Lin daojing. Key words:sha fei;Lin daojing;Grow up; awakening 15 目录 摘要 3 一、莎菲的成长之路 5 (一)成长―逃离家的枷锁 5 (二)结果—陷入梦境的破灭 7 二、林道静的成长之路 8 (一)成长―摆脱他者的束缚 8 (二)结果—寻求生命的辉煌 8 三、 莎菲与林道静成长之路的对比 11 参考文献 14 一、莎菲的成长之路 五四文革后,资本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受新文化影响和大革命洗礼,一些新式女性形象出现。她们开始逐渐摆脱旧家庭的约束,接受新思潮的熏陶,为女性的悲惨命运鸣不平,并进而探求改变女性悲剧命运的方式。她们充满了“五四”风格的“自由精神”,人格独立是她们的追求,婚姻自主是她们的理想。 如火如荼的欧洲妇女运动对国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女性作为独立的“人”的意识开始觉醒, 她们开始寻求女性自身的独立。 五四时代启蒙运动的开展才刚刚唤醒了青年人的意识,大革命又使她们陷入苦闷彷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九一八”事变临近,这些严峻的现实,在青年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青年人们被特定的时代赋予了特定的敏感,苦闷,憧憬与追求。 (一)成长―逃离家的枷锁 中国传统女性一直给后人一种温良贤淑、无欲无求的印象,她们的职责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家庭是她们活动的唯一场所。丁玲颠覆了以往作家笔下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塑造出勇于追求人格独立的叛逆型女性形象。作品中的莎菲是一个十分自立的新式女子,她有着诚挚的理想和追求,她渴望爱情的自立,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爱情的追寻并不是为了简单地给自己找一个归宿,而是为了追求自我的独立,实现完整的自我。丁玲以大胆的笔触塑造了“莎菲”这一叛女形象,她的反叛主要表现在对男权社会的两大支柱―婚姻和男人的反叛,并以此开启了中国女性审美形象的成长之路。 1.对旧式婚姻的反抗 女性的觉醒,首先从与女性最密切的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旧式婚姻对于女性而言,是为男性传宗接代的途径,毫无女性个人主体价值。女人无权选择婚姻,男人通过婚姻控制女人,剥夺其自我和自由。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丝毫没有自己的地位。所以,妇女的成长与解放,首先要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大潮,莎菲冲出了家庭的牢笼,摆脱了封建枷锁,她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随随便便就将自己嫁了,作为一个单身,她拥有已婚人士所没有的自由与洒脱。她的婚恋观是美好纯洁至上的,她认为,真正的爱情和婚姻应该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这无疑是对传统婚恋观的一种反抗。莎菲希望可以遇见一个能够明白她、理解她的人,她觉得,如果那个人不能理解她,即使再爱她、对她再好,也是徒劳的。莎菲觉醒了,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她维护着女性的尊严,追求“精神与肉体”的高度契合。虽然她对凌吉士的美貌着迷,但她鄙视他的虚伪和卑鄙,清醒地意识到男人需要婚姻的本质:他需要的是钱,有一个可以招待他朋友的年轻妻子,有几个英俊肥胖的儿子。他眼中的爱是用金钱在妓院中获得的一时的肉欲享受。因此,莎菲在激情的狂热之前,仍然保持着对男人的理性理解和对自身人格的独立要求,这保证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愿景以及她不甘堕落的追求。 2.对男权社会的否定 “莎菲型”女性不仅反抗旧式婚姻,还彻底否定了男权社会的主宰人物: 男人,消解了中国几千年来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神话。在父权制社会中,男人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与位置。但莎菲这个有着鲜明时代女性意识的叛女不但无情地撕下了男人崇高与伟岸的面具,大胆地揭露他们的猥琐和卑劣,将他们从中心地位拉下来,而且赋予女性主导自我命运的意识及女人的尊严,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 莎菲同情无能的苇弟,但却经常捉弄他,使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面对求爱者,莎菲不轻易动心。爱即是爱,不爱即是不爱,绝不因为别的因素而将就委屈自己。即使是面对善良忠厚对她爱护有加的苇第时,也绝不将就。她认为每个人都有爱别人的权利,同样的,被爱者也无须为爱她的人而负一点的责任。 她打破了过去一贯的心理:只有男人才可以追求他心仪的女人。她认为女人同样具有向她心仪的男人表白的权利。于是,当她被凌吉士的美丽外表和男人的风度吸引后,她没有像旧式女子那样坐以待毙,她积极地寻找接近凌吉士的机会。她认为女人在爱情上与男人处于完全平等的位置,女人不应该永远只是安静地被动地等待男人的爱,而应该主动发起攻击,向心仪的男人表示好感,主动去争取爱情,为自己赢得爱情。她那大胆的“我会拥有他,我会无条件地给他我的心,我会跪下亲吻他”的心声,是多么的罕见,多么的惊人啊。恋爱主动权的掌握和对女性“性欲望”的大胆表达,让我们有机会正视女性也有像男性那样的欲望这一一直以来都被忽略的一个事实,让我们了解到她们并不是无欲无求的 ,从而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莎菲的“叛逆女性”形象。 莎菲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不但要求得到了爱,而且要求在性别上也得到相应的平等和独立。 她认为女性也有权自愿追求爱情。虽然她深深地爱着凌吉士,但当她看到凌吉士肮脏的内心和资产阶级风格时,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实现了她对“肉体”的超越,保持了她个性的纯洁和完整。 这是丁玲对女性独立性的反思。 她试图通过精神和尊严来克服肉体和欲望,以真实打败虚假来建构女性的理想人格,从而实现女性权利的真正平等。 莎菲精确地反映了新时期女性的成长形态。她是一个追求精神平等和个性解放的高层次女性形象。她展现了女性在追求婚姻和爱情的一个大的飞跃。 (二)结果—陷入梦境的破灭 离家后的莎菲客居北京,寄身于旅馆之中,每日依靠看报、写日记或与有限的几个朋友应酬消遣时光。“旅馆”寄寓着现代女性的存在状态,她们没有任何依靠。尽管已经走出家庭,但宇宙之大,却没有她们的容身之处。可见,“五四” 虽给了女性冲出家庭、与传统决裂的契机和勇气, 却没有给她们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解放不是真正的解放,掌控世界的仍是男人,空泛的标语没有给予她们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她们一往无前地离开家庭后所获得的只是无所依傍的困惑与创伤。 诚然,莎菲觉醒了,她勇敢地挣脱封建藩篱,冲出家庭,步入社会,怀着美好的理想去追求爱和友谊,然而她的美好愿望与黑暗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甚至相对立,黑暗混乱的社会状况,造成了她的心灵与周围环境的巨大隔阂,她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不能被社会接受、不能与社会相容。她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于是,陷入了深深的犹疑和苦闷中。 冲出封建家庭,走向社会使莎菲一度振奋不已,希望能够破除一切束缚,渴望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但由于她还不能独立准确地选择达到理想目标的途径与道路,加之社会对她的限制,她既想与传统决裂,又无力扭转乾坤;反叛的个性让她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但在强大的封建社会意识面前又显得力不从心,她在希望和失败之中痛苦挣扎。莎菲对灵与肉统一的爱情、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一个自由和谐社会的追求始终没有得到,她虽战胜了男人,却失败于社会之中。 丁玲笔下的莎菲,更加细腻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既反抗传统又屈服于传统的心理独白,从不用侧面展现了女性成长之路中与现代意识的交织与搏杀。正如矛盾先生所说的“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在“五四”潮流的推动下,莎菲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桎梏。但是,她离开家庭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尽管她暂时没有经济上的压力,然而她的精神寄托又在哪里呢?2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一片黑暗,大革命的失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奋斗中的年轻人更加迷茫。 莎菲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妇女解放,但是失败了,她陷入了无穷的痛苦和迟疑中。这说明女性成长、女性解放的美好希冀仅靠自身斗争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应该如何成长?女性成长的路在何方? 二、林道静的成长之路 少女时代的林道静受到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有着执著地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和浪漫的幻想。 继母把她当作“玩物”逼迫她嫁给国民党军官胡梦安,为逃避封建包办婚姻。这是她出走的直接原因。 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的旧家庭,母亲是被父亲抢来的,并被迫害致死。从小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她恨透了整个社会。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她自小养成了孤僻执拗、倔强反抗的性格。从小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对女性生存,女性爱情、女性婚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林道静是一个兼有父亲大地主和母亲贫困农民两重身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可怜的母亲的阶级命运使她不愿再次走上母亲的后路,而大家庭的压迫使她难以在自己的家里生活。这一系列的的不幸使林道静渴望摆脱了家庭的束缚,也为她走上了革命道路提供了可能。 (一)成长―摆脱他者的束缚 林道静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经历了从个人抵抗到走上革命之路的艰难历程。她克服了子君的依赖,莎菲的迷茫,成为学生解放运动的领袖。她的成长道路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 两次离家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