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应显现粮食平安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口总量已经达13亿,现有耕地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我国以相对较少且质量并不高的农业资源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被称为世界农业奇迹。一、农业奇迹的发生离不开政策的作用我国农业奇迹的发生,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投入的奉献,优良品种、化肥的广泛使用,水利设施的改善,使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比建国初翻了近2番。除此而外,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前,粮食供应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开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短缺,凭票供应,全国至少2.5亿人忍饥挨饿,吃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屡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丰收,1984年和1998前后全国曾普遍出现卖粮难的现象,全国人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末还步入了总体小康。改革前后粮食形势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政策因素发挥作用。二、我国粮食平安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三、今年粮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在粮食危机再次威胁我们的时候,如何提高粮食平安保障水平?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增加方案种植面积,加大定购任务,强调各省自求平衡的方法提高粮食总产量。这些手段在短期内确实了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再适用。农民已经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他们是否具有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关键要看种植粮食的经济收益情况。在农业开展进入新阶段后,尤其是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增强粮食平安保障水平必须建立在全国性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根底上。正是基于整个农业开展环境的变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假设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粮食,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政策措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减免与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搞好农业根本建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确保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兑现,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我国粮食平安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粮食供求关系近期内无忧,但未来的几年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