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污染源排查工作执行方案.doc
下载文档

ID:1759830

大小:21KB

页数:1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污染源 排查 工作 执行 方案
市污染源排查工作执行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我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黔府发()47号)要求,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根底环境数据。全市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市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市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根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全市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环境平安;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根底。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三、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全市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效劳和其他效劳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根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根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根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根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根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燃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那么,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燃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四、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那么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一)对工业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二)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市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三)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根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五、普查的组织机构 成立XX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市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和市统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各区、县(市)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名单附后)。 各区、县(市)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织协调本辖区、本系统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六、普查的职责划分 由于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顺利完成,在此对各成员单位污染源普查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一)市环保局 按照XX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编制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组织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加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催促检查,对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组织对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二)市统计局 负责污染源普查工作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的技术支持及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三)市财政局 负责将市级所需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四)各区(市、县)政府,高XX县区管委会 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污染源普查工作,落实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确保按时拨付到位。 (五)市经贸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乡企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工业投资控股、市商贸投资控股、市建设投资控股、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 负责组织本系统污染源普查工作,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环境监测工作。 (六)市规划局 负责提供污染源普查所需的地形图。 (七)市工商局 负责提供污染源普查所需的污染源企业根本登记信息。 (八)市水利局 负责提供污染源普查所需的水文资料。 (九)市气象局 负责提供污染源普查所需的气象资料。 七、普查的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年6月底前,市政府成立XX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各区(市、县)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辖区、本系统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二)宣传培训阶段 年11月底前,充分利用播送、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使全社会了解、支持和配合污染源普查,使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积极参与污染源普查,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培训,针对污染源普查技术标准、表格填报说明及管理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有关要求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三)普查实施阶段 年12月底前,各区(市、县)政府,高XX县区管委会,市经贸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乡企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工业投资控股、市商贸投资控股、市建设投资控股、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完本钱辖区、本系统污染源普查布置工作。 年3月底前,各区(市、县)政府,高XX县区管委会,市经贸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教育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