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育改革之感想.docx
下载文档

ID:1755337

大小:20.66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改革 感想
教育改革之感想 我眼中的中小学教育 甘宇思政二班 222022233020231202357 即将踏上教育岗位,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学教师,对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学期的小学支教经历也让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的很多感想,是以往都未能感受到的。同时,作为一名大生学生,也是经历过中小学教育的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体会现在的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存在诸多质疑。以下就是我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感想和体会。 一、教育仍很不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标准或原那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时机和条件;(3)教育成功时机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到达一个最根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论的是过程的平等问题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时机和条件。虽然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但是现存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十清楚显。特别是地区、城乡、阶层差异尤其明显。从2022年全社会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来看,当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局部,从这个数字可见一斑。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时机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根底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适宜的教师,只能上最根底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就拿我支教的那所学校来讲,是一所矿工子弟校,学校师资力量相当缺乏,学校共七个老师,三个是才毕业的专科院校的艺体专业的新老师,对于文化课程的教育缺乏专业性。其次四个老老师中只有两位是师范专业,其余是矿上职工转职的。和镇上的中心小学相比,差距甚远,不管是从师资还是学校的教学条件。 这种越是在需要的地区越是得不到投资和开展导致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开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在城乡、地区、阶层差异日益拉大的今天,要想跨越城乡、地区、阶层界限,实现跳跃,从而过上更为康实的生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但现实状况是教育公平现状很不理想。然而社会的稳定,往往依赖于各种差异之间的和谐、融合与流动。假设一个体系内的差异扩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差异之间的界限森严到不可流动的地步,这个体系必陷入混乱和崩溃。通过教育,处于弱势的群体获得了通往较高层群体的渠道,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会有益地降低对现状的不满。反之,如果没有了教育这个通路,或者教育不公平,通路走不通,这个群体便会找不到一种改变自身状况的方式,社会失去了自我调节的机制,以至矛盾无处化解、不满无处释放,于是混乱便不可防止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 二、教育理念存在严重偏差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根底教育,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不定向的非专门的根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开展的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然而,如今的中小学教育只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上下的标准,是以升学人数的多少为尺度的;评价教师的业绩也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为指标。导致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呈现出“教育产业化〞的奇怪模式。学生就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每一个都是按照相同的模式和方法生产出来的,每个产品都是一样,产业化的教育必定只能生产同一个型号的学生,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开展的人。自学生一进学校,教师就开始把他们当做专才来训练和塑造,强迫学生按教师的意愿行事,使学生难以通过主体的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自身的素质,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思维都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毫无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都是会学习的机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得运用于实际操作只是的人才。 学校为了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个健全的社会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学校还应培养良好的品德的社会人。而现在许多学校往往忽略这一点,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教育。导致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行为品质问题的产生。 在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制定人才标准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导致学生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迫于压力不得不狠抓学习。学生的资料书堆满了书桌,没日没夜的拼命学习,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更是学习负担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这样一个以学习成绩作标准竞争剧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许多不顾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他们的主观愿望,向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更加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其身心开展的重要阶段,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的绝大局部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根本没注重身体锻炼,很多学校更是删减体育课,艺术课等,导致现在我国的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不良。其次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很不理想,沉重的学业负担代替了童年应该有的玩耍的快乐,从开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特别是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最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各种各样的不是他们年龄阶段该承受的知识。过于沉重的学业负担严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带,导致近些年来“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更甚至因为学习自杀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多,学生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教学理念已经延续了多年,要改变也不是一时能办到的,特别是在这个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前提下,高考中考都是一个坎,要想改变这个现状,从根本上是改变整个社会,整个教育体制的指导理念和思想。学校,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开展的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教育目标,培养社会合格公民。 三、教育改革落实不到位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g.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有意义的转变是教育改革所期望看到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我国提出教育改革,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些年了,但是反看这些年实行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何区别呢。不过是给应试教育披上了一个比较好看的外衣。面对钱学森先生“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杰出人才〞的追问,我们不得不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中国十几亿人口都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这和我们的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完全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生只会死板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学习能手,但是动手创造力不行。国人也认识到了应试教育存在的严重弊端,因此提出了素质教育。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为人的根本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爱心、创造力、自我心理调控力这三种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但是现在的许多学校对于素质教育要么就是“有名无实〞只是一个口号,要么就是单纯地强调美育和体育,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而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开展的培养。素质教育提出已经有些年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模样,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缺乏,要想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我国必须大力开展高等教育。 四、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 这里所说的教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二是教师的个人品德素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师德。所谓“师范〞即身正为师,学为示范。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也是由此而产生的。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教师数量还严重缺乏,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兴旺落后的地区,在数量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何来保证教师质量。中小学教育作为根底教育,其重要地位是很明显的。一个好的建筑大楼只有有了稳固的根底才能有更好地往上开展。中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中小学老师,特别是西部地区、乡镇地区的教师总体水平十分落后,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教育训练和学习,许多教师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是非常落后的,因此他的教学可想而知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其次,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值得重视。如今的许多教师一味地追逐个人利益,为了多赚钱搞副业,心思完全不放在教学上,对于教学知识敷衍了事,对学生不负责,教书反而成了他的“副业〞,还有一些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摇钱树〞,向学生要钱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教师个人品质存在问题。老师是学生的典范,身正才能为师,但如今的许多教师个人作风问题实在不堪。因此,在培养教师的时候应特别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和教育。要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教学。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存在也不是一朝一夕,要想一下子改变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存在诸多问题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正因为对教育投入不够造成教育资源缺乏,教育公平难以实现;教育投入不够,教师的个人生活问题得不到满足使其想法设法地去赚钱;教育投入不够,教育改革也不能落实到位。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还达不到4%,虽然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会到达4%。但是这个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国之开展,教育为本。只有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能建设更好地国家。因此要想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国家得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刘克汉,论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2022.3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