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专版2023学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第二部分课时训练十珍视自由践行平等试题.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河北 专版 2023 学年 中考 道德 法治 复习 方案 第二 部分 课时 训练 珍视 自由 践行 平等 试题
课时训练(十) 珍视自由,践行平等 一、选择题 1.[2023·福建]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②自由自在是人们向往的生活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自贡]“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 ①公民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②在生活中,我们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③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来自法律 ④公民享有的权利广泛而真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3·广州]近年来,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路怒族”等词频上热搜,公共场合俨然成了某些人任性的“秀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对上述行为亮剑;《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则将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这些举措意在 ( ) ①用法律法规为自由划定边界 ②依靠严厉惩罚实现良法善治 ③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 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3·安徽]2023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 5.[2023·巴彦淖尔]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是 ( ) ①出入电梯“女士优先” ②儿童乘坐公交应得到特殊关照 ③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④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襄阳]“向往平等,天经地义;追求平等,人性所至。”下列关于践行平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B.践行平等就要追求自由 C.践行平等就要享受权利 D.践行平等就要履行义务 7.[2023·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平等精神的是 ( ) A.杭州市图书馆多年来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B.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成为低收入者 C.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安排、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D.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8.[2023·郴州]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国加强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以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 ( ) ①保证了我国公民在各个方面的绝对平等 ②使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③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9.[2023·温州]王某在地铁上吃东西时乱扔垃圾。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这种行为破坏了乘车环境,扰乱了地铁正常的乘车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该案例中王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请阐明理由。 (2)针对王某的行为,有网友评论:“这种人的‘病’需要法律来治,没有法治就无所谓自由。”结合材料,运用“无法治不自由”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0.[2023·张家口桥东模拟] 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在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牺牲同志的沉痛悼念。但是,网民尹某云在网上发布多条侮辱四川因公牺牲消防员的言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网民的强烈愤慨。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并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其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在四川省凉山州举行追悼会送别救火英烈的同时,全国多地消防员收到了牛奶、水果等神秘外卖和感动了无数人的留言…… 法律连线 第二十二条 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1)请从自由与法治关系的角度,简析网民尹某云的行为及其后果。 (2)请从社会建设的视角,谈谈法律连线所示的内容产生的影响。 (3)灾难无情人有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人的行为让我们心生敬意?请说明理由。 11.[2023·邢台一模] 材料一 2023年8月21日,在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男乘客孙某不肯对号入座,自称“站不起来”抢占女乘客的座位。列车长和乘警劝说无果。24日,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材料二 孙某在事件曝光后遭到网友的谴责及“人肉”。很多疯狂的网友根据网友曝出的当事人信息,疯狂的打电话、发短信、添加其微信号、支付宝账号……对他进行辱骂,电话一直处于占线中,微信号也因“操作过于频繁”而无法正常使用。 (1)从处罚结果判断孙某的霸座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从法治与自由关系的角度,孙某应进行哪些反思? (2)材料二中还有哪些行为应引起警戒?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公民应增强哪些意识才能避免上述情况再次发生。 12.[2023·咸宁] 材料一 银行一般都设有老人、残疾人、孕妇优先的窗口,旨在保护和关爱弱势群体。 材料二 2023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要求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出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有力支撑。 (1)结合材料一,说说银行的做法体现了平等的哪一层含义。 (2)结合材料二,列举近年来我国为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2023学年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题干中的观点表明,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超越法律的红线,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题干说明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在行使权利自由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公民的自由权利是有限制的、受法律约束的,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无论是国家还是广东省都为“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等行为作出了处罚的规定,体现了用法治规范人们的行为,用法律规范自由的边界,广州市把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体现了广州市用信用法制化规范人们守公德,用外在的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等,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题干并没有体现严厉的惩罚。故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平等。平等是指同等情况下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下差别对待。题中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说明是不同情况下的差别对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在我国没有特权和例外;D表述错误,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故选C。 5.C 6.A [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合法权益,A符合题意;B错误,追求自由与践行平等无关;C、D错误,践行平等既要平等享受权利,又要平等履行义务。故选A。 7.D 8.C 9.(1)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王某在地铁上乱扔垃圾不听劝阻的行为扰乱了乘车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受到了行政处罚。 (2)该观点是正确的。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王某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的红线,付出了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用法律来治这种人的“病”,其实是保障了其他乘客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0.(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网民尹某云在网络上发布不良言论,侵犯了消防烈士的名誉权,触犯了法律,所以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失去自由。 (2)维护社会正义或构建和谐社会。 (3)勇敢的逆行者,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一方平安;及时调查和抓获尹某云的公安人员,及时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彰显了法律的尊严;强烈愤慨尹某云行为的网友,他们向社会传递了正义;给消防战士送去温暖的群众,体现了友善等。 11.(1)行政违法行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或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行使自由和权利要尊重他人合法权利,侵犯他人合法权利要受到法律的处罚;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人肉”,曝光个人信息,疯狂打电话、发短信、添加其微信号、支付宝账号,辱骂乘客孙某的行为等。 (3)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等。 12.(1)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寄宿制学校贫困生活补助;“两免一补”政策;高校助学贷款。 (3)①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每个公民应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