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docx
下载文档

ID:1733689

大小:32.30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绿色 建筑 环境保护
首钢工学院毕业论文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系 部: 指导教师: 2023年4月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Gree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生: 班级: 学号: 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工作单位: 毕业论文完成时间: 自 2023 年 2 月 至 2023 年 5 月 【摘 要】 在人类社会快速开展的时代,绿色建筑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必然产物,本文从绿色建筑出现的背景、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建造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的住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 环境保护 【Abstrac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definition, gree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aborate, perfec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vide some combination of residential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目录 引言: 5 1.建筑工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5 2 绿色建筑的定义及诠释 7 2.1 定义 7 2.2 “绿色建筑〞定义的诠释 7 2.3 绿色建筑的体系 7 3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 3.1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8 3.2 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9 3.3 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10 4 绿色建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几个方面 11 5.开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11 参考文献: 13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的能源消耗已接近全社会能耗的30 %,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毫无疑问,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的技术水平、耗能、环境影响、居住舒适度等方面,尚存在相当的差距。在很多国外的同行眼中,中国是一个开展中的国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同时更是一个环境高污染的国家。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开展阶段,要在2023年以前依旧保持很好的GDP年均增长率,将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面对严峻的事实,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开展道路,开展节能与绿色建筑。 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当你的新房刚装修完就立即搬入或在装修中人造建材使用不当,那么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必然未排尽甚至严重超标,那么室内污染气体就会刺激人眼导致红肿流泪,且危害肺部,严重影响了你的健康。以上只是传统建筑装修中造成的空气污染,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局部,其它传统建筑工程造成也可造成多方面的污染。 (1) 大气污染:建材工业是全国第二位耗能大户,仅次于电力工业的能耗。煤、石油、可燃气体大量燃烧排出大量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有害等气体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混凝土、石棉等建筑材料生产中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化学建材中添加剂、助剂、溶剂、粘接剂等有毒物质的挥发都会对大气带来各种污染。 (2) 建筑垃圾:含有大量的塑料、纤维、石膏、磨石水浆拌合物的建筑垃圾,导致土地的碱性化和硬化程度不断恶化的施工中“剩余混凝土〞,还有废建筑肢解出得玻璃纤维、陶瓷废渣、金属、石棉、石膏,装饰装修中的塑料、化纤边料等废料也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 (3) 废水污染:国家规定,混凝土搅拌用水一般都用自来水,pH 要求大于4,但建筑工地废水(混凝土搅拌地)碱性偏高严重,pH= 12~13 , 还夹杂有可溶性有害的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厂及相关的化学建材生产企业,大量排放超标废水,还将窑灰和废渣乱堆乱倒,造成很严重的水体污染。 (4)减少了大量可耕土地:据统计,每生产一亿块粘土砖,就要用去113×104m2 土地,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偏少的国家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5)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会发出的强烈的噪音和振动,而噪声已成为公认的城市四大污染之一,即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噪声会对人的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肠胃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据测试,国内相当局部的现场施工噪声都在90~100dB (A 声级标准),这已经远超过于国家的规定标准:白天平均小于75dB ,夜间施工小于55dB。 (6) 光污染及光化学污染:城市高层建筑群对汽车尾气及光化学产物的扩散极为不利,会产生光化学作用并作用于人体,危害人身体健康。另外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也会产生相当严重的污染现象。 (7) 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有些矿渣、炉渣、粉煤灰、花岗岩、大理石放射性物质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据有关部门测试,天然大理石近30 %放射性超标,这些制成建筑品会对人体造成外照射(γ 射线) 和内照射(氡气吸入)。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居室中受放射性照射,极易产生癌变。 2 绿色建筑的定义及诠释 2.1 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在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平安、健康和适用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2 “绿色建筑〞定义的诠释 对“绿色建筑〞定义的诠释是确立标准框架的根底,其根本框架主要由4个局部构成: 1〕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2〕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4〕以人为本,创造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其宗旨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土地、水源、材料等以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到达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2.3 绿色建筑的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准那么,以“绿色〞经济为根底,“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到统一的视野进行,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生存所依赖的自然开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之间的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的活动、建筑和自然三者协调与开展的平衡;在方法上,它主张依托自然进行设计;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良性循环、无污染、节能高效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而又可持续开展的建筑,也是一种适应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开展的建筑模式,因此要赋予绿色建筑以建筑生命,让它成为一个积极地参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3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一贯奉行“天地人合一的〞的大同思想,一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让建筑的美感在自然美中显得更美。山区的建筑或是是依山势起伏而建,错落有致,或是利用高处的地势建造主体建筑,使其更为突出。江河地区的建筑那么巧妙布局与曲折的港湾河汊,借地形与水势的衬托让建筑显得更为优雅宜人。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载体,其对环境的保护主要通过能源利用、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来表达。 3.1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对有限能源过分依赖的建筑。能源是具有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的生命灵魂,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导致了能源紧张的加剧,而且是日益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绿色建筑主张通过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转化为低能耗方向,依靠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不断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过分依赖传统能源的模式,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自给自足的利用。日本有关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保护生态环境是绿色建筑的不断追求,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保温材料研制、优化与构造,使建筑热环境性能不断提高。如可在建筑物的内外外表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具有高效热发射的材料,将红外射线大局部进行反射,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经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其目的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对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进行利用,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大力研发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技术,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丰富、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物本身作为太阳能收集器装置,从而到达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3.2 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快速开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成为可能,这虽然是人类的幸运,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是以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为代价的,这极大的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使居者与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人为地别离。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着重考虑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地方气候特点作为设计绿色建筑的一项根本方法,这是一种融合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关系来设计建筑的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和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各种建筑因素组织,实现最优化。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我国陕北的窑洞在-20℃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上下的舒适室温,还有西双版纳枯燥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基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大自然是能源的主要的提供者,而辅助设备系统那么居于次要地位。因此照明的大局部能源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可以通过流动的空气来实现,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的散热中进行采集,这些资源还可以以其他自然方式进行补充: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