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XX省防震减灾条例》的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1642169

大小:23.11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XX省防震减灾条例 2023 XX 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关于 修改 防震 减灾 条例 新编
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XX省防震减灾条例的 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8号 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XX省林地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XX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223年5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23年6月1日起施行。 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223年5月27日 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XX省林地管理条例的决定 (202223年5月27日XX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XX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对XX省林地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名称修改为。“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 二、删除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三、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本条例施行前已在25度以上的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划,逐步退耕,种植林木,恢复植被。规划为生态公益林地的,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种植生态公益林。〞 四、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各项建设工程,应当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林地;确实需要征收或者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权限 “ (一)征收或者占用防护林林地、特种用途林林地的,XX市、XX市、XX县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3.5公顷以下,其他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2公顷以下; “ (二)征收或者占用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和其他林地的,XX市、XX市、XX县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13.5公顷以下,其他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3.5公顷以下; “ (三)超过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权限的,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征收或者占用林地应当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的,依照其规定。 “林业主管部门对征收或者占用林地的申请审核同意后,应当出具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或者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有关土地征收或者建设用地申请。〞 五、第二十七条修改为。“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除依法应当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八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以化整为零等方式违法审核征收、占用林地或者批准临时占用林地。〞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征收、占用林地或者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必须在审核同意或者批准后的3个工作日内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予以监督。〞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局部条文的文字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2223年6月1日起施行。 XX省林地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 (2022年6月6日XX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2223年5月27日XX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XX省林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促进生态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林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林业用地,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林的林业用地和没有林的林业用地。有林的林业用地为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没有林的林业用地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XX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林地按用途分为防护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地。 在本条例所称林地以外的土地上种植林木的,不作为林业用地。经批准退耕还林的土地,依照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条林地管理依法实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依法实行国有林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林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占用林地实行占补平衡或者占补有余的原那么,采取有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是林地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和风景林地由城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监督。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林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 第七条林地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林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从事林业生产。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林地权属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依法办理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林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本条例施行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山林权属证书仍然有效。但核发的集体山林权属证书程序不完善且存在权属争议的,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新审核确认。 已依法核发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所有权证的林地,以该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所有权证所确定的权属为依据,重新换发林权证,土地权属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到原登记机关进行注销登记。 第九条申请林地权属登记,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使用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 (二)使用跨行政区域的国家所有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 (三)集体所有的林地,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 (四)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 第十条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的林地,由该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林权证,确认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负责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或者资格证明; (三)林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第十一条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23个工作日内,在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日。 在公告期内,有关利害关系人如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登记机关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有关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实合法有效的,登记机关应当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三条符合以下条件的,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 (一)申请登记的林地位置、四至界限、面积等数据准确; (二)林地权属证明材料完备、合法有效; (三)林地权属无争议; (四)附图中标明的界桩、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四条林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变更或灭失的,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 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林权证; (三)林地权属依法变更或者灭失的有关证明材料。 林权证有错、漏登记或者遗失、损毁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 第十五条林地权属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在乡(镇)范围内,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林地权属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林地权属争议,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处理; (二)在市、县、自治县范围内,跨乡(镇)的林地权属争议,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处理; (三)跨市、县、自治县的林地权属争议,由有关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召集当事人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林地所在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提出争议的地点、四至、面积、争议的事实、理由、处理意见及依据等,由省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认为有关人民政府对林地的处理决定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领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林地上的林木,不得改变有争议林地及附着物现状。 林地权属争议依法解决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发放林权证。 第十七条对尚未取得林权证的林地,以下材料可以作为处理林地权属争议的依据: (一)土地改革以来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权属证书; (二)土地改革时期,按规定不发土地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 (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实行“定土地、定劳力、定农具、定牲畜〞时,确定土地权属的土地清册;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有的林场、农场等企事业单位时确定该单位经营管理范围的总体设计书及附图; (五)承包造林合同、造林验收档案材料;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地权属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 (七)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依据。 第三章林地的保护和利用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林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林地。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林地用途。 第十九条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承包、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利用林地,从事林业生产。 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林地造林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在不改变林地性质、不破坏林地和林木资源的前提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林下种养业,提高林地利用率。 第二十条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确定给集体使用的林地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 农村土地承包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土地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