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doc
下载文档

ID:1618730

大小:12.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学英语 教学 文化 意识 渗透 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他还说过,“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并丰富文化背景之时对学习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原则(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 岁到 12 岁),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都乐意去接受新知识,渴望学会阅读,在感知上带有很强的情感性。因此,有插图的书、有趣的小故事、异国风俗的短文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材料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余更好地理解原文。(二)、以文化理解为目标的原则 文化理解是指对于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学生能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理解,并且能以一种比较得体的方式与非本族语者进行交往。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分析和解释等手段使学习者认识到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异同及产生异同的原因。(三)、实践性原则 作为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设法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一原则既符合知识学习的规律,更是文化导入的要求。因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掌握,但仅仅掌握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学习者还须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真正的掌握在于操纵知识的力量去行动。二、文化渗透在小学英语课中实施的具体方法(一)、從教材入手,寻求文化信息。现行标准下的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文甚至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圣诞节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那些优美空灵而又圣洁的圣诞旋律,热闹而又盛大庆祝场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圣诞礼物,但陌生的是那古老而又优美的耶稣诞生的故事,以及各种圣诞活动的由来。因而,我们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和线索,同学生们讲一讲那个神圣的silent night,共同回味和重现当时的情景,唱一唱圣诞的圣歌,自己动手布置一下圣诞树等等。这些活动都将更为直观的给予学生们课堂知识的正向迁移,让他们更多更好的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他们的宗教习俗。(二)、在词汇教学中渗入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目的。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学生们都知道 teacher 一词是老师的意思,这在我们 PEP 教材第二册有强调,于是相应地把“张老师”称为“Teacher Zhang”。其实,在英语中 teacher 只是一种职业,但在中国有尊师的传统,“老师”一词已不仅仅指一种职业,更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正是由于存在这些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片面的理解:张老师=Teacher Zhang。因此教师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让学生逐步改变中文式的思维方式,慢慢学会用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三)、“思路”窥奇妙:寓文化于语言素材的挖掘。在交际练习与活动中,言语表达及行为要符合文化规范,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对一些句子和特定词汇的教学,语言更有明显的内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素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因势利导,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渗透,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ning,teacher!(老师,早上好!)。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PEP 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语。(四)、“情境”悟真情:寓文化于情感教育。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乃至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各方面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情感体验,如在教学 PEP 第一册:Halloween(万圣节前夕),教师可以模拟真实情景,给学生机会去体验这个西方儿童纵情玩闹的节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精神空前高涨,如能积极与同伴用英语交流,交换礼物、与“巫婆”聊天等。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习的激情带出课堂、带出学校、带进生活。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英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心态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