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docx
下载文档

ID:1564201

大小:17.5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习 十六 五中全会 精神 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扎扎实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开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步入新境界,促进城乡协调开展和社会和谐。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 开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农村的两个锋利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假设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开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阔农民共享改革开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开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开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表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 志着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已到达40%,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85%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开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开展,但根本上属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工农差异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一些关系长远开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开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兴旺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律,找到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结合点。这一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使农村不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落实到操作层面 “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开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开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开展与社会进步相统 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 内容,表达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开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立足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五新一好〞。 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开展水平的集中表达。但长期以来,我们无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五中全会指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第4页 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