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心集百名英烈遗作选心得体会6篇历史的如椽巨笔,需要魂脉牵引;时代的伟大征程,更需初心导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夯实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之基,而这正厚植于无数革命志士的追梦“初心〞。回看往昔,沅芷澧兰的革命志士已经远去;立足当下,路漫修远的革命初心依然昂扬飞翔。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天地英气,千秋凛然。最近出版的初心集——百名英烈遗作选,展现了有血有肉的英烈气概,讲述了有胆有识的革命故事,再现了有情有义的烈士遗作。读来更加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有力地践行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尽义务,为社会造幸福〞的理想和信念,也让我们得以在读书中高擎理想的旗帜,燃烧信念的火炬,葆和奋斗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说。“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初心集——百名英烈遗作选正是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筹划出版的一本英勇革命先烈诗文集。该书收录了100名〔组〕有遗作留存的烈士关于初心和使命的作品,形式包括文章、诗作、家书等。气志激磅礴,凛烈万古存。坚如磐石的信念,硬如钢铁的意志,是共产党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代码。通过品读这些凝聚了血和生命的诗文,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党的先驱和先烈胸中激荡的理想追求和共产党人的纯粹价值观。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信仰,肩头有国家,笔下有乾坤。王尽美烈士仅有38个字的遗嘱,让我们看到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1923年,18岁的陈逸群在给同学的信中说:“为国家尽义务,为社会造幸福,才算是好国民。〞有志少年“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让今天的我们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支撑我们脊梁的灵魂,却应一脉相承;1935年3月16日,刘伯坚烈士在致妻嫂凤笙的家书中说:“弟不意现在尚在人间,被押在大庾粤军第一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寥寥数语,铿锵有力。鹤归华表,沧海桑田,现在读来我们仍然震撼——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拥有智慧,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