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第一 中学化学 第二 学期 期末 检测 试题 解析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2、SO2、BF3、NCl3等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满足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28ˊ; 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12个; D.存在共价键的晶体一定具有很高的熔、沸点及硬度 2、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的同分异构体的类型为( ) A.碳链异构 B.位置异构 C.官能团异构 D.顺反异构 3、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4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28g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Na2S+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L Na2SO4溶液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一定大了4NA B.1L 0.1mol/L Na2S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 C.生成1mol氧化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4NA D.通常状况下11.2L CO2中含质子的数目为11NA 5、乙烯发生氧化反应不可能生成 A.乙醛 B.环氧乙烷 C.乙醇 D.二氧化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C.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D.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和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7、对可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晶体属于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削弱 B.CO2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汽化时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 D.C60晶体与金刚石均属于原子晶体,其晶体熔点高、硬度大 9、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 )。 A.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2-,则与过量NH3·H2O也生成AlO2-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与I2反应可生成FeI3 D.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1.2 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等于2NA B.含NA个 CO32-的 Na2CO3溶液中,Na+数目大于2NA C.密闭容器中,2 molSO2和足量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 D.4.0 g CO2气体中含电子数目等于2NA 11、分类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根据化学式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O2、BF3、PCl3这三个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未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在干冰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有6个紧邻的分子 C.在NaCl晶体中,Na+的配位数为6 D.金属导电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13、已知酸性:> H2CO3>>HCO3-,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 转变为的最佳方法是 A.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C.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14、某烃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烃是苯的同系物 B.该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该烃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6种 D.分子中最多有1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15、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 B.K2SO4溶液 C.KCl溶液 D.Ca(HCO3)2溶液 16、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SiO2 B.KCl>NaCl>MgCl2>MgO C.Rb>K>Na>Li D.CH4>SiH4>GeH4>SnH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D为化合反应,则此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合物K是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由芳香族化合物A制备K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C中官能团是________。 (3)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C7H8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6)芳香族化合物X是G的同分异构体,该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其苯环上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写出符合上述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 (7)以环戊烷和烃Q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制备化合物,写出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其他无机试剂任选)。Q:____;中间产物1:________;中间产物2:____;中间产物3:________。 19、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3 密度/(g·cm-3) 1.05 0.81 0.88 水溶性 互溶 可溶(9 g/100 g水) 微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____(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__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3)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0、实验小组同学对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取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2%的CuSO4溶液和5滴5%的乙醛溶液,加热时蓝色悬浊液变黑,静置后未发现红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影响实验Ⅰ成败的因素进行探究: (1)探究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底部有大量红色沉淀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上层为棕黄色油状液体,底部有少量红色沉淀 已知: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CH3CHO+CH3CHOCH3CH=CHCHO+H2O ,生成亮黄色物质,加热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棕黄色的油状物质。 ① 能证明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 乙醛与新制的Cu(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 分析实验Ⅲ产生的红色沉淀少于实验Ⅱ的可能原因:______。 (2)探究NaOH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实验Ⅳ 实验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 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依据实验Ⅰ→Ⅴ,得出如下结论: ⅰ. 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适当增大乙醛溶液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ⅱ. 乙醛溶液浓度一定时,______。 (3)探究NaOH溶液浓度与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影响程度的差异。 编号 实验Ⅵ 实验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得出推论: ______。 21、翡翠是玉石中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铝钠-NaAI(Si2O6),常含微量Cr、Ni、Mn、Mg、Fe等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区。 (2)翡翠中主要成分硅酸锚钠表示为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3)钙和铁部是第四周期元素,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什么铁的熔沸点远大于钙?________。 (4)在硅酸盐中存在结构单元,其中Si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当无限多个(用n表示)分别以3个顶角氧和其他3个形成层状结构时(如图所示),其中Si、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若其中有一半的Si被Al替换,其化学式为________。 (5)Cr和Ca可以形成种具有特殊导电性的复合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Ca与O的核间距离为x n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答案解析】 A. NCl3分子中N的价电子数为5,Cl的价电子数为7,三个Cl和N形成三对共用电子,使N、Cl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 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CH4分子中C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H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键角为109o28ˊ,而P4分子中4个P原子位于正四面体顶点,键角为60o,故B错误; C. 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12个,故C正确; D. 含有共价键的晶体可能为分子晶体,也可能为原子晶体,若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硬度不大,若为原子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所以由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一般具有高的熔、沸点及硬度,不是一定,故D错误。 故选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