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教育诉状与理想教育读后感因为清醒所以痛苦,但如果只看到弊端而不行动将变成只会发牢骚的愤青,而一个有担当的人会从课改中看到希望,从课改中找到方向。课改从哪里开始,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改的主阵地自然是课堂,我们的课堂要成为“高效课堂〞,成为理想中的教育,我想,要改变的首先是我们自己。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如果这一切都能肯定的说,是的。那么,实现理想完全没有问题。至于第五章的“班级管理〞,第六章的“诗意语文〞,第七章的“笔耕执着〞都刻印下了梁编一个人的教育史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沿着这些足迹行走,我被感动了,感动之余不由自主地把一份责任扛在肩上。理想教育很远,那将是我们教育人长期奋斗的目标;理想教育很近,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就在不远的前方。第二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楚门二中张春英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阔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表达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第2页共11页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肖川先生的书读到这里,我有着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