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辽宁省五校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14873

大小:565.50KB

页数:1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辽宁省 化学 第二 学期 期末 统考 试题 解析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此有机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水解 ⑥氧化 ⑦中和 ⑧缩聚 ⑨加聚 A.①②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⑤⑥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②③④⑤⑥⑦⑨ 2、中科大发现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Na+CO2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这种合成具有深远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钠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B.每生成1mol Na2CO3时,共转移4mol电子 C.该反应中Na2CO3是氧化产物 D.还原性Na大于C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漂白粉 B.煤油 C.氢氧化铁胶体 D.液氯 4、氰气[(CN)2]和氰化物都是剧毒性物质,氰分子的结构式为N≡C-C≡N,性质与卤素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氰分子中四原子共直线,是非极性分子 B.氰分子中C≡N键长大于C≡C键长 C.氰气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 D.氰化氢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 5、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险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溴水 观察白色沉淀三溴苯酚 B 向待测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鉴别苯、甲苯 C 向3mL5%的CuSO4溶液中滴加3-4滴2%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加入0.5mL乙醛,加热 检验醛基 D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足量氧氧化钠溶液,搅拌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A.A B.B C.C D.D 6、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少量NaOH固体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加入少量Na2SO4固体 D.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7、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水 B.乙酸和乙醇 C.酒精和水 D.溴苯和苯 8、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Fe3++Ag⇋Fe2++Ag+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盐桥装有琼脂-硝酸钾溶液;灵敏电流计的0刻度居中,左右均有刻度)。已知接通后,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银电极流向石墨电极 B.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 C.电流计指针居中后,往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转 D.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越过0刻度,向左边偏转 9、下列能说明苯酚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C.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10、 “化学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NO2,可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B.将SO2通入足量稀Fe(NO3)3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逸出气体和SO2的体积比为2∶3 C.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取水解液于试管中并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D.向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褪去,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Al+3Ag2S=6Ag+Al2S3 1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SO3与稀HNO3反应:BaSO3+2H+=Ba2++SO2↑+H2O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C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12、含有a mol FeI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入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x≤a,2I−+Cl2=I2+2Cl− B.x=1.2a,10Fe2++14I−+12Cl2=10Fe3++7I2+24Cl− C.x=1.4a,4Fe2++10I−+7Cl2=4Fe3++5I2+14Cl− D.x≥1.5a,2Fe2++4I−+3Cl2=2Fe3++2I2+6Cl− 13、向KI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最后溶液变成无色表明SO2具有漂白性 B.滴加CuSO4溶液时,每生成1 mol CuI会转移1 mol e- C.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化性:Cu2+> I2>SO2 D.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 ===2CuI↓+I2 14、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化合物:干冰、明矾、烧碱 B.同素异形体:石墨、C60、金刚石 C.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 D.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15、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l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FeS2发生反应,有21mole—转移 C.CuSO4和FeS2是氧化剂,FeS2是还原剂 D.产物中的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16、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Q是合成防晒霜的主要成分,某同学以石油化工的基本产品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Q的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未注明): 已知:Ⅰ.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原理(R、R1为烃基或其他基团,X为卤素原子):Pd/CR—X+R1—CH=CH2R1—CH=CH—R+H—X II.C8H17OH 分子中只有一个支链,且为乙基,其连续氧化的产物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其消去产物的分子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 III.F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G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3 个峰且为对位取代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C8H17OH 的名称(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______。 (3)X是 F的同分异构体,X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环上的一溴取代物有两种,写出 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 B、C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二者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二者都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c.1molB或C都能最多消耗44.8L(标准状况)氢气 d.二者都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18、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属同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和D也属同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 。  (2)用电子排布图表示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__________。  (3)元素B与D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B___ D (填“>”“<”或“=”,下同), E与C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是E____C。 (4)写出元素E和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19、亚硝酸钠(NaNO2) 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相似。下面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NaNO2制取实验和纯度检验实验。该小组收集了相关资料: ①SO2 和HNO3溶液反应生成NOx 和H2SO4 ②3NO2-+2H+=2NO↑+NO3-+H2O ③NO2-+Ag+=AgNO2↓(AgNO2为淡黄色接近白色固体,在水中形成沉淀) Ⅰ.亚硝酸钠的制取实验 (1)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B中逸出的NO与NO2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需控制C装置中溶液pH>7,否则C中生成的NaNO2的产量会下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C装置中有NO2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选用的试剂: 稀硝酸、硝酸银溶液、NaOH溶液) Ⅱ.亚硝酸钠的纯度检验 已知:NO2- + MnO4-+ H+→NO3-+ Mn2++H2O (6)反应结束后C中溶液通过结晶获得NaNO2粗产品mg,溶解后稀释至250mL,分别取25.00mL用cmol/L的酸性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每次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为VmL。则粗产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用含c、V、m的式子表示)。 20、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3 密度/(g·cm-3) 1.05 0.81 0.88 水溶性 互溶 可溶(9 g/100 g水) 微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____(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__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3)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1、A~H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C元素形成的单质有“国防金属”的美誉,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E的最简单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2)B、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