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河南省经济林产业及发展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471389

大小:22.63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河南省 经济林 产业 发展 对策
河南省经济林产业及开展对策   河南省经济林产业及开展对策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丁向阳  经济林是林业的重要组成局部,经济林产品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为人民生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食、香料、调料、饮料及中药材等,经济林同样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河南省位于中原,气候温和,土壤多样,适合多种经济林生长。全省现有经济林种植面积90万hm2,年产量650万t,产值80多亿元。经济林以其生产周期短、效益高、适宜农户经营的优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作为开展多种经营的骨干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农村商品生产的开展。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对经济林产品的需求将大大提高。河南属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南北气候交错,经济林资源丰富。加快开展优质林果基地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也是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局部,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开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 河南省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河南省经济林生产现状 〔1〕经济林面积不断扩大,新建了一批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林开展迅速,一些优良的经济林品种在生产中得到推广。象灵宝的苹果、卢氏的核桃、荥阳的柿子、西峡的猕猴桃和山茱萸、新县的银杏、信阳的板栗、新郑的大枣等都是传统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目前,河南省经济林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经济林工程造林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省已建成油桐、核桃、板栗、大枣、银杏、柑桔、苹果、木本药材、竹材和优质小杂果等10大经济林基地60多万hm2。全省经济林总面积1749450hm2,果实总产量1439906万kg。其中:栎类〔橡子〕面积1483261hm2,产量1245939万kg;板栗面积145045hm2,产量121938万kg;枣树面积22489 hm2,产量13451万kg;核桃面积22098 hm2,产量9281万kg;山楂面积945 hm2,产量1588万kg;花椒面积19513 hm2,产量1689万kg;柿树面积22853 hm2,产量30285万kg;银杏面积1069 hm2,产量269万kg;油茶10587 hm2,产量4996万kg;黄连木面积24900hm2,产量10458万kg。散生和零星分布经济林树种总计36738万株,合计产量293904万kg。全省经济林总面积到达90万公顷,年产量670万吨;年产值80多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30%以上。 〔2〕经济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从种植结构上看,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政府部门的引导,各类经济林面积的比重日趋合理,产品销售率由“九五〞末的83%提高到“十五〞末的88%,经济林效益明显提高。在全省经济林生产中,由于市场价格的上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干果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干果面积占经济林总面积已由“九五〞末的27%提高到33.7%,其中板栗开展最多,“九五〞期间新开展2.5万hm2,总面积到达15.9万hm2,约占干果面积的一半。水果生产,我省苹果面积占水果面积由“九五〞末的58.5%下调到现在的46.7%,减少了6.3万hm2,与此同时梨、桃、葡萄、石榴、杏、李、樱桃、鲜食枣等水果生产面积大幅增加,尤其是早熟水果品种开展迅速。全省经济林结构比例分别为:水果林48.4%、干果林28.2%、食用油料林0.8%、饮料林2.4%、工业原料林11.3%、药材林6.5%、调香料林2.4%。干鲜果面积比例由90年代的1∶4调整为现在的1∶1.7。 〔3〕名特优经济林产品大幅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截止2022年河南省有50个经济林新品种通过林木良种审定,这些品种已经得到或正在推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新西兰红梨、突尼斯软籽石榴、凯特杏、金太阳杏、金柿、富平尖柿、杏李等一系列经济林优新良种80多个。一些名特优新经济比品种得以恢复和开展,果树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 〔4〕新技术得到应用,管理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经济林产业生产中,在花果管理、脱毒苗培育、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优质果率得到提高。 〔5〕知名品牌不断开展,经济林产品加工和贮运能力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扶持经济林产品加工、贮藏龙头企业,大力宣传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和名特优经济林产品,开展壮大了板栗、山楂、苹果等加工、贮藏龙头企业,促进了我省经济林建设,贮藏率达14%,加工率到达6.1%。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南省经济林开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经济林产业链条较短,产品包装、贮藏、深加工业仍较落后,加工产品比重小,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河南省虽然也有板栗、山楂、苹果等果品的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果品采摘后,分级、抛光等措施也没有很好落实; 〔2〕经济林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农民分散和单干的现象比拟突出,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 〔3〕产业开展中技术棚架严重,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良种化程度不高。果农对经济林栽培和管理技术掌握还不够,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良种化程度还不高,优质产品数量比重小;  此外,产业化效劳体系不够健全,也制约着经济林生产的快速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工作不力,出现有技术的果农在开展、无技术的果农在砍树的现象; 〔4〕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仍较低,绿色和无公害生产体系尚不健全; 〔5〕对经济林缺乏资金的有效投入,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经济林优质生产引导、示范力度不够; 〔6〕结构性过剩。一是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局部果树品种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产地布局不合理,没有做到适地适树;三是精品、优质产品的比重过小,一般产品的比重过大;四是名牌意识不强,把经济林当成土特产来种植,缺乏商品包装、经营,名特优产品没有形成规模;  2 开展思路与开展策略  2.1 指导思想  河南省经济林的开展必须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区域规模,综合开发;面向市场,多种经营的原那么。要干鲜果并重,名特优新领先,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经济林生产的科技含量。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稳步扩大面积,增加投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优化品种,强化加工与流通职能,提高综合效益。  2.2 开展目标 2023~2023年经济林面积到达120万hm2以上,年产量740万t,产值160亿元;果品优质果率到达85%以上,商品果率到达90%以上;产品贮藏保鲜量占经济林产品总量的40%以上,加工量到达25%以上。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一、二、三产业协调开展的经济林产业化新格局。  2.3 总体布局  根据河南省林业建设的生产实际和总体规划,可将全省经济林建设划分为4个区域。①山区:包括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重点开展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核桃、柿子、板栗、大枣、银杏、仁用杏、花椒、油桐、漆树、杜仲、山茱萸、辛夷等,并抓好其生产基地建设。②沙区:包括豫北黄河古道区和豫东风沙区,重点开展大枣、石榴、葡萄、金银花等。③平原区:是河南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在立地条件适合的地方要大力开展梨、石榴、杏、桃、樱桃、无花果等名、特、优、稀经济林。④城郊区:包括省辖市和县(市、区)、乡镇所在地城镇郊区及周边地带,以开展生鲜水果为主,重点开展苹果、梨、葡萄、桃、树莓、杏等。  2.4 开展对策与措施  2.4.  要抓住退耕还林、生态省建设等主要工程,结合小流域治理,针对全省经济林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各地市在进行经济林规划时要结合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①调整优化生产布局,逐步淘汰非适生区经济林树种,使经济林生产向最正确适宜区集中。②提高名、特、优、新品种的比例,使良种覆盖率逐年递增。③调整林种间的比例:水果林稳步开展,提高质量;加快名特优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调料香料等经济林树种的开展步伐。④调整树种、品种的比例,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注重一些空档产品的生产,淘汰没有市场前景的劣质果品。⑤调整产业结构,大幅度增加经济林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规模和成效。总之,通过调整优化,提高经济林收益,使之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土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加速低、老、劣品种的更新改造,生产无污染、有机林特产品,使其向高效林业方向开展。  2.4.  目前河南省各类名特优经济林基地,仅靠原始产品的销售,尚未形成健全的产业化体系,经济林产品主要以自产自销、地产地销为主,经济林产品的贮藏、保鲜和深加工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随着河南省经济林的进一步开展,产量的不断增加,重点要在经济林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上下功夫,在相对集中的主产区开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贮藏保鲜、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  2.4.3 建设区域性名特优经济林商品基地  建设名特优经济林基地是经济林产业大力开展的前提,要科学规划,选好基地和产品(树种、品种),产品要面向市场,充分考虑当地的种植习惯、资源、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要注意在原有的具有地方特色又闻名中外的名优经济林产品老产区建基地,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有方案、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农户进行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一乡一品,大批量生产,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使产品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形成拳头产品,树立品牌,创知名牌,逐步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占有量。  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上下,影响着经济林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产业开展 与相关科研单位、高校积极联合,推广普及经济林管理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开发推广绿色食品、平安产品、有机产品的生产技术。同时要开展对关键农户的培训指导,全面提高农户素质,提高经济林经营水平。  2.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经济林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经济林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辐射面大的中心批发市场,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梳理经济林产品流通。要积极进入市场营销机制,大力培育销售网络,加强市场预测,信息收集和发布,为生产者和批发商提供准确的信息效劳。另外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和完善经济林产业化生产的政策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莉周保梅臧保坤.河南省经济林跨越式开展思路[J]. 河南林业科技,2003,(04):30-31  [2]张开颜.河南省经济林产业开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23,(01):45-4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