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展规律的新认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开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表达。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开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开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开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开展为根底、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为目标、为归宿。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开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展,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开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开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第2页共8页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开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地而且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根底;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稳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