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朱东润先生的精神与境界.docx
下载文档

ID:1430708

大小:18.61KB

页数: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朱东润 先生 精神 境界
朱东润先生的精神与境界 今天我们来纪念朱东润先生,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对朱老一生事业的缅怀,对他品德和学问的仰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宏扬,对知识分子优秀人格的尊奉。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一次给我的信中说,“郭朱二老,当代耆硕,学问笃实,亦京华冠盖中所无也。〞他说的“郭朱二老〞,就是指朱老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另一位大学者郭绍虞先生。钱先生不太轻易赞许别人,他对朱老的评价是有充分根据的。 朱老在他长达九十多年的生活历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他一生永不停歇、辛勤耕耘的结果,朱老生前常爱说两句话:一句是梁启超的“战士死于疆场,教师死于讲席〞;一句是“我们必须前进,永远前进,后退是没有出路的〞。他一生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信念。我觉得,朱老身上这种永不满足、充满生命活力的进取精神,是最可珍贵的。从他早年登上学术之坛起,直至晚年,除因外力所迫搁笔以外,他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前进的脚步。特别是九十多高龄犹能撰写几十万言的元好问传,这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是罕见的。 记得1987年夏天,朱老病重住长海医院时,我和另一位先生去看他,他谈起正在写作的元好问传,谈起元好问的时代,谈起对北宋九帝、南宋九帝的评议,谈着谈着,他突然说:“我真不想死!〞我至今忘不了他说这句话时的严肃神情和炯炯目光。这是把生命献给祖国文化学术事业的庄严誓言。这种热爱甚至到了近乎痴心的境地,这深深地感动着我。 朱老之所以能保持这种数十年一贯的学术热情和进取精神,取决于他对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十分深刻的历史感,又有十分清醒的时代意识。他把认真吸取、勇于借鉴历史经验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批判很好地结合起来,读他的著作,总为他广阔的历史视野所折服,同时又能感受到现实的生活气息,且两者水乳交融,而非生搬乱套。他写了近十部传记著作,如他的成名作张居正大传,从1943年问世以来,为中国的新型的传记文学的建立和开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此书直到现在仍不断再版。朱老在写张居正传以后,还写了杜甫、梅尧臣、陆游、陈子龙、王阳明等古代人物的传记。这些传主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是对国家、民族作出各种不同奉献的人物,朱老特别表彰他们的气节、风骨以及济世救时的涉世热忱。他还写过他夫人的李方舟传,在文革中他还曾想替一位女生产队长立传,目的那么是从普通平凡的人物中开掘品德之美和人性之美。 朱老的传记文学有一大特点,总是在时代、历史的大背景中展示传主的事功建树和内心世界。如他写陈子龙传记,以陈子龙及其时代为书名,但同时又具强烈的现实性,处处显示出一个现代人对历史的思考和眼力。这就使他的著作呈现出气度恢宏、高屋建瓴、用笔雄放的风格,斤斤于一事一隅者很难望其项背。他虽年高而无迂腐气,思想敏锐,充满朝气。此外,与他的传记创作相表里,他的传记理论研究,如中国传记文学之进展传记文学之前途传记文学与人格八代传记文学述论等,也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记文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中国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常常遵循“立德、立功、立言〞所谓“三不朽〞的古训,也就是说,把自我道德人格的完善、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造的建树融为一体。朱老的一生,是这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美统一的模范。 高山仰止,宗师长在,朱老将继续培育、鼓励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