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作物害虫防治计划.docx
下载文档

ID:1412901

大小:27.94KB

页数:2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作物 害虫 防治 计划
农作物害虫防治方案 一、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x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x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和单季粳稻、糯稻感病品种条纹叶枯病将中等发生。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花叶螨和斜纹夜蛾偏轻至中等发生,棉铃虫偏轻发生。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20x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2800万亩次,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02223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60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方案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开展。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 防治任务。20x年全省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158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35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4000万亩次,稻螟虫120230万亩次,纹枯病3000万亩次,稻曲病等穗期病害1500万亩次,条纹叶枯病500万亩次,稻瘟病202300万亩次;棉花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20230万亩次,其中棉铃虫400万亩次,棉叶螨600万亩次,盲蝽象500万亩次,棉蓟马150万亩次,枯萎病230万亩;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022万亩次,其中玉米螟202300万亩次,玉米粗缩病150万亩次;大豆病虫需防面积约1400万亩次,其中大豆食心虫300万亩次;蝗虫需防面积约为45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20230万亩次,土蝗350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棉花重大病虫和蝗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202300-1500头,穗期控制在2022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2023%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2023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2023%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以下,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2023%以下,盲蝽象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5%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2023%以内。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控制在5%以下。蝗虫防治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本钱。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平安、生态平安、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开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效劳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指挥组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病虫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重大病虫区域性发生时以当地指挥组织防治为主,重大病虫跨区域严重发生时,由省指挥协调、部署防治,各地具体组织实施。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爆发性特点明显,且各地栽培条件不一,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间病虫发生差异大。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标准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 3、加大防治技术宣传指导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播送、报纸、 短信、语音 、网络、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 4、突出重点,科学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棉盲蝽象、玉米粗缩病等重大病虫流行性、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对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产量危害损失大。各地要突出以重大病虫为防治重点,于防治关键时期广泛发动,组织广阔农民全力开展防治,打好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硬仗。各地要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技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大力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各地要建立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展示区,积极开展害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农药助剂、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5、着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各地要坚持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市场化运作原那么,大力开展病虫防治专业化效劳组织,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促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健康快速开展,切实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效劳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6、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加大查禁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净化农药市场,提水稻等病虫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7、确保防治经费投入。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效劳的重要表达。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上级财政下拨的农作物病虫防治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流和挪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五、主要防控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 1、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 2、主推技术 (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①科学管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为百丛低龄假设虫2023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15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孕穗期(大肚期)至齐穗期为百丛低龄假设虫15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2022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齐穗期以后为百丛低龄假设虫2022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假设虫顶峰期。药剂选用吡蚜酮、噻嗪酮、乙虫腈、毒死蜱、敌敌畏等。虫态复杂的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3㎝左右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 (2)稻纵卷叶螟 ①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2023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顶峰期,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顶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可选用bt、阿维菌素等药剂(选用生物农药bt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顶峰期)。五(3)代、六(4)代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毒死蜱等。 (3)螟虫 ①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顶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开展性诱剂、杀虫灯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顶峰期,大力推广bt制剂防治,或在1、2龄幼虫顶峰期选用杀虫单防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顶峰期,重发区域7-2023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甲维盐、毒死蜱、氟虫腈、阿维菌素复配剂;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一季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三化螟:一代结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二代挑治枯心。亩卵块密度达120块以上的田块,于卵孵顶峰期用药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杀虫单等;三代主治白穗。卵量达标田块,掌握在一季稻破口期(当5-2023%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稻瘟病 ①逐步淘汰感病品种,选用抗性优质品种。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25%咪鲜胺或5.5%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浸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防止偏施、迟施氮肥,提倡叶面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份的叶面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④及时开展大田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再补治,药剂可选用40%稻瘟灵、75%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 (5)水稻条纹叶枯病 ①加强虫情监测。5月初,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②减少初始传毒媒介数量。灰飞虱重发区,于早春去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并开展麦田等前茬灰飞虱防治。 ③重病区压“粳〞扩“籼〞、适当推迟播期。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病害偏重发生稻区压缩粳、糯稻,扩种籼稻或推广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盐稻8号、盐粳9号、x稻119、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重病区一季稻适当推迟播期,提倡直播,以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顶峰。 ④狠抓秧田防治。重病区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药剂选用吡蚜酮或毒死蜱、仲丁威等,并视虫情及时补治。 ⑤大田防治。病害常发区分别于灰飞虱第二、三代卵孵至低龄假设虫盛期防治,药剂选用吡蚜酮或毒死蜱、仲丁威等。 (6)稻曲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