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秋瑾就义于轩亭口读后感.docx
下载文档

ID:1400307

大小:21.05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秋瑾 就义 轩亭口 读后感
秋瑾就义于轩亭口读后感 一、我一女子,死后万勿剥我衣服: 二、请为我备棺材一口; 三、我欲写家信一封。〞李钟岳一一应允。秋瑾遂不言语,沉着步行,赴轩亭口,凌晨4点就义,年仅31岁。7月24日移骨安葬西湖。 “哎,一位巾帼英雄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我合上书叹息着,陷入了沉思:肌如白雪,眉宇如翠,巧目盼兮,人们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江南女子的美,如果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你就该是水乡绍兴的那一泓碧绿中凌波出的芙蓉。你是著名的女英雄,你勇敢地冲破束缚,走上革命的道路,最后为革命献身。你这种为理想,为国家执著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我们长大一定会报效祖国,让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一代的少先队员在队旗下宣誓。“我们永远不会让祖国倒下。〞安息吧,秋瑾女士,你的精神将永远照在每位炎黄子孙心上,照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第二篇:【纪念秋瑾英勇就义12023周年】 鉴湖女侠诗怀【纪念秋瑾英勇就义12023周年】 鉴湖女侠诗怀 穿过纷纷扰扰的细雨,躲开喧哗繁杂的商铺,我走近绍兴闹市区的古轩亭口。只见汉白玉塑就的鉴湖女侠秋瑾默默地立于晨光之中,素面朝天,目如秋水,长裙曳地,丰仪飘然,周遭无点缀,惟有秋瑾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于川流不息的解放路正中央,路边有牌坊标示:古轩亭口。 我的眼前浮现起12023年前,血雨腥风的那个春夏之交。 是日,曙色未破,晨曦惨淡,正是黎明前黑暗浓重的时刻,伤痕累累的秋瑾被双臂背缚,脚锁重镣,她傲然地挺胸抬头,沉着不迫地走向这里——古轩亭口。一身白衫沾满血迹在晨风中狂舞,喷火的双眼直视着武装到牙齿的清兵,面对刽子手提着的那柄明晃晃的砍刀,秋瑾竟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在那冰凉的刀锋逼近她的头颅时,她依然淡淡地微笑着,秋瑾绝然相信,此刻的微笑是平生笑得最好的一次……她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篇,实现了生前“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的誓言。绍兴古轩亭口,从此因鉴湖女侠秋瑾而名扬四方。 历史永远地刻下了这一天,192023年农历六月初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杰出的爱国英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时年33岁。 在那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风云际会,英雄辈出,而秋瑾绝对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无可替代的女英烈、一个顶天立地的奇女子。柳亚子先生有诗为证:“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四方〞(吊鉴湖秋女士)。 我从记事起,就从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中,获知了鉴湖女侠点点滴滴的故事。稍长,读到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更为浸染女侠鲜血的“人血馒头〞而痛哭。是啊,秋瑾的英勇壮举,一直流传在其故土绍兴人民的心中,巾帼英雄的美名伟业,早已化为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成为后人高山仰止的精神支柱。 此刻,我伫立在古轩亭口,再次瞻仰鉴湖女侠雕像,细细抚摸秋瑾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灰色石栏,默念着碑上滚烫如血的纪念文字,心中仍不免一次次地设问:一个6岁就被缠足的旧时代封建女性,却钗环典质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她经历过怎样的人身际遇。一位儿女双全的年轻母亲,却义无反顾地投身会遭砍头杀身的革命事业,她跋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我去了古轩亭口往南一箭之遥的“和畅堂〞秋瑾故居。这里庭院清幽,寂无人声,厅堂里桌椅井然,仿佛秋瑾刚送走志同道合的友人。而从她的卧室里那么传出慷慨的吟诗声:“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我去了古轩亭口往西北一箭之遥的“大通学堂〞,此处是秋瑾亲手创办培养革命战士的练武学堂,武馆木架上插着锃亮的一排刀枪,寒气逼人。清廷重重的黑暗帘幕,不正是被它们一一挑穿。锋利的枪尖刀口,虽经岁月磨砺,却永不卷刃。忽听得从课堂里响起了鉴湖女侠铿锵的吟诗声“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我去了古轩亭口往西一箭之遥的府山“风雨亭〞,此亭乃故土人民为纪念鉴湖女侠而建,亭名出自秋瑾就义时所写的那句名诗:“秋雨秋风愁煞人〞。秋雨泻泪,秋风凄切,正如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秋瑾悲天悯人,临刑前提笔在逼迫她的“招供书〞上写下了这七个字,谁不为之动容。。 诗词言志。我终于在秋瑾的诗词中寻到一些答案。青少年时代的秋瑾就在古诗词方面有着较深的造旨。她7岁读诗,11岁便开始做诗填词,“常常捧着杜少陵、辛弃疾诗词集,吟哦不已〞(陈德和郑云山秋瑾评传),16岁时的秋瑾,即有“女才子之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秋瑾集中,我有幸读到鉴湖女侠遗留的170多首诗词作品。秋瑾诗词多为即兴而作,从她早期的咏花明志、感时伤怀诗词中,我能感受到她心灵深处有一颗种子在勃发,于孤独中流露出坚忍不拔、苦苦求索、追寻理想的情愫。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我最喜欢鉴湖女侠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诗句,同为女子的我,能真切体会到她不堪忍受现实生活、只愿报效国家的心境。 时代风云激荡,世事久历艰危,加上婚姻不幸,终于使秋瑾舍弃封建仕官家庭,只身东渡扶桑。她眼里的“今天〞总是“独一无二〞的,“今天〞和所有的“昨天〞一样,在秋瑾眼里,并非只是在书桌前偶尔抬起头发现窗外的景致有感而发,而是她目睹战争、社会的黑暗动乱,毅然投身革命,抒发壮烈情怀……当我读到秋瑾参加革命之后创作的宝剑歌、剑歌、宝剑诗、红毛刀歌等诗作,终于明白她为何不断地歌咏刀剑,强调以英勇战斗、自我牺牲去警醒世人,“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这些诗清楚早已为秋瑾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英雄气概做出了诠释。 是啊,你曾锦衣罗衫,你曾男装洋服;你曾拈花微笑,你曾弹铗当歌。你扬眉剑出鞘,且歌且舞;你诗性如泉涌,文采飞扬。你还豪饮海量,击掌相向;你更策马飞奔,驰骋沙场……我似乎看见你的坐骑身后扬起的飞尘和那尘土后长衫绅士们惊诧的目光。一百多年前,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尚在胎腹,你就击剑而起,带头打破三从四德的封建束缚,这在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传统国家,这样一位女子该是何等的惊世骇俗。又是何等的侠骨忠肠。 曾经,历史开展嬗变的必然与个人性格遭遇的偶然,在秋瑾身上交织碰撞,迸发出夺目的一炬之火。随着时光流转,浮云消散,秋瑾特立独行的女侠风范,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魅力,在穿越了岁月风雨、时代变迁之后,至今越发鲜活生动、荣耀照人。 第三篇: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 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④香炉:庐山香炉峰。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⑥孤负:辜负。 1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及长,南游云梦及鲁肃过寻阳b.破涕为笑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方七百里,高万仞d.恨丹液未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5.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时机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16.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17.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代寄予了怎样的希望。(3分)答: 14.c评分标准。3分。 15.d评分标准。3分。 16.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7.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 李白:描给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评分标准:共4分,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