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6840.3-1997前言《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系列标准分为4部分:第1部分宏观法;第2部分剩磁法;第3部分成分分析法;第4部分金相法。本标准是《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系列标准的第3部分:成分分析法。成分分析法是在火灾现场中,依据铜导线短路熔珠空洞内所含不同元素成分,从而根据各种元素的不同含量来鉴别火灾原因的一种方法。本标准查阅并参照了瑞士《短路熔痕外表面成分分析》、日本《线芯对绝缘层放电着火现象的研究》及《一、二次短路熔痕的鉴别》等论文和资料。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希庆、韩宝玉、邸曼、高伟。免费标准下载WWW.PV265.CO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840.3-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3部分:成分分析法TechnicaldeterminationmethodsforelectricalfirecausePart3:Componentanalyticmethod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定义、原理、设备器材、方法步骤、判定和送检及鉴定时应履行的书面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在调查电气火灾原因时,从铜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空洞内表面所含不同元素成分的特征上,鉴别其熔化原因与火灾起因的关系。即:是一次短路熔珠还是二次短路熔珠。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短路熔痕meltedmarkcausedbyshortcircuit铜铝导线在短路电弧高温作用下,在导线的端部形成的圆珠状熔化痕迹。2.2一次短路熔痕primaryshortcircuitedmeltedmark铜铝导线因自身故障于火灾发生之前形成的短路熔化痕迹。2.3二次短路熔痕secondaryshortcircuitedmeltedmark铜铝导线带电,在外界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导致绝缘层失效发生短路后残留的痕迹。2.4短路熔珠内部空洞insidecaritycausedbyshortcircuitedmeltedmark凡因短路在导线端部形成熔珠的,其内部均有空洞,空洞内表面具有形成短路当时环境条件特征。3原理短路熔珠内部空洞形成的机理复杂,但主要是金属在熔化时所吸收的氧气等还没来得及与金属充分反应或逸出时,就被截留在内部组织中而形成空洞。由于一次短路熔珠和二次短路熔珠形成的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的环境条件在导线熔化瞬间,必然会进入熔化的金属中,从而在短路熔珠空洞内表面保留下不同短路环境条件的某些特征。4设备与器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6-03批准1998-05-01实施免费标准下载WWW.PV265.COMGB16840.3-19974.1俄歇电子能谱仪(可扫描成像)。亦可用其他类型的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