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为中风,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②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间的主要区别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二是动脉破裂出血,由出血而损伤脑组织的某一部分,但大多数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缺血性脑卒中•1.脑栓塞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不同,脑栓塞病变并非原发于脑血管本身,而是来源于不同的栓子。常见的栓子来源有风湿性心脏病及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维性颤动时附壁血栓脱落等。•另一来源是颈部动脉系统的血栓脱落。可在活动或休息时发病。另外如支架、心脏瓣膜置换等,也成为脑栓塞和远端血管阻塞的原因。脑栓塞起病突然,常在数秒钟内神经功能缺失,为一侧面肌、舌肌和一侧上肢瘫痪,常伴有运动性失语症或混合性失语症。患者多为青少年。•2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鉴于脑血栓形成所致梗死的面积较大,侧支循环不易迅速建立,其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得不到充分的侧支循环而发生软化、坏死,并可发生脑水肿和周围毛细血管点状渗血。因此,症状和体征往往不能在24小时内恢复,称为“永久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主要有颅内动脉硬化、吸烟、感染、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小板凝集,其中后4种因素为脑血栓形成的最危险因素。脑血栓形成的症状主要取决于梗死病灶的部位和大小,通常在安静状态下(夜间睡眠)起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失,并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症状达高峰。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表现以受损血管而定。•(l)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主干发生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可使一侧大脑半球缺血导致严重脑水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灶对侧瘫痪、感觉缺失等,有时伴视觉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眼动脉供血障碍,严重时可表现为病灶同侧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外展位、病灶对侧上下肢瘫痪,患者常陷入深度昏迷,呼吸障碍等。•(2)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表现为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舌瘫,上肢往往重于下肢,可伴有感觉缺失,如病灶位于主侧半球则可出现失语。•(3)大脑前动脉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