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339324

大小:22.7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管理 中的 绩效考核 研究
天道酬勤 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研究 郭瑞敏 :作为我国重要的办公机构,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开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事业单位创新自身开展模式,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具体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改革,以此来提升开展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效劳。因此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进行了简单概括,并阐述了绩效考核的概念及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随后探讨了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应用绩效考核提升单位的可持续开展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意义;问题 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绩效考核方式和绩效工资的分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评价标准把握不好,绩效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等问题,因此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所以加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改良绩效考核的方式,优化单位绩效考核的内容,以此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在此根底上释放单位人力资源的活力,这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开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 相比拟于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独特的地方。随着事业单位内外部开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充分利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革新,可以充分激发内部员工的创造力,从而提升单位开展质量,因为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开展方面,人才的流动和缺失成为了制约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对事业单位来说要从我国的根本国情出发,结合事业单位开展特点和运营管理的实际状况,有效运用鼓励机制促进人力资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开展,从而突破开展瓶颈,更好地效劳于社会。 二、绩效考核概述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的是以工作岗位為根底,按照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强度、所需要的技能以及承当的责任和工作条件等来对岗位的级别加以认定,在此根底上统筹考虑劳动成果和具体的奉献率,并将其作为支付劳动报酬依据的一种管理制度,这其中绩效工资是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需要单位管理者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岗位工资是工作者所在岗位职责和要求的一种表达,根据岗位工资标准实行以岗定薪;薪级工资那么表达的是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而绩效工资指的是工作者的实际业绩和奉献,需要事业单位严格遵循国家总的调控政策方针,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内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既定的要求进行自主分配,津贴补贴工资指的是对于特殊岗位的政策倾斜,包括社会开展、不同的地域差异或者是自然环境等予以适当性的补偿。这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又被称之为根本工资,主要承当的是岗位的待遇保障功能,也就是具有全国统一性的特征,而绩效工资那么更多的是承当一种鼓励功能,因此不同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政策,实现绩效考核的预期目标,发挥其对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为单位的良性开展保驾护航。 三、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制度的改革历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展,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历经了4次较大的变革,首先是在20世纪中期完成了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大体上实现了分配供应制向职务等级制的转变;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第二次工资制度变革,考虑了职务和工龄的因素;在第三次变革中,明确要求工资涨幅要和绩效考核的具体结果挂钩,从而解决了当时存在的分配问题,这实际上是对绩效考核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但是经历上述三次改革之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旧存在不少问题,留下了许多亟待完善和优化的地方,这也是事业单位进行第四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并强化绩效考核的主要原因。 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分配理论的开展 随着时代的开展和进步,需要有效革新就业领域,对宏观调控方式予以积极的创新和完善,实现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紧密衔接,作为我国社会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事业单位也需要满足分配理论开展的需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在此根底上保证收入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进行革新,绝对不能仅仅以职称或者资历上下作为主要依据,而是要将各个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筹考虑,并将其按照具体的奉献参与分配。 〔二〕有助于促进单位系统功能的升级和完善 事业单位的本质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在国家分类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划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将其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实际上事业单位越来越趋向于企业,所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力度,有助于更好的完善单位的系统功能,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开展的内外部环境。需要政府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出发,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激发和调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引导其积极融入市场,有效提升其开展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 〔三〕有助于促进工资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充分融合 在绩效考核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其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提升绩效制度改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不遭受损失,要求单位管理者在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那么,制定并完善奖罚清楚的惩奖机制,促进绩效考核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有效衔接和落地执行,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确保岗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转,从而实现员工权益的合法保护,在此根底上形成多角度动态化的工资管理制度,这有助于事业单位形成自我督查机制。 〔四〕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对事业单位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有效落实各项改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而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和时代的号召,更好的提升社会效劳效率,不再仅仅是以事业单位的开展为主要目标,而是将重点放在人民的利益上,在此根底上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以此来释放单位人力资源活力,提升相关工作开展的效率质量与水平,从而为社会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根底。 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评级标准把握不准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会面临着不少问题,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是因为难以对岗位绩效的评级标准进行准确有效的把握。再加上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的特性,因此难以对效劳进行量化,从而增加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难度,并且也难以形成动态化的绩效岗位评级制度,因此无法从客观上对具体绩效进行有效区分。 〔二〕绩效评估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只是单纯的设置了不称职、根本称职、称职以及优秀这四个指标,而且大局部事业单位都将绩效评估的时间放在了年底,加之制度本身又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进行绩效评估过程中既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由于绩效评估的结果会直接与工资进行挂钩,所以不少单位的管理者为了防止得罪人或者确保员工相对满意绩效评估的结果,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比拟敷衍,难以有效反映出工作人员绩效的实际差异,难以有效评价出哪些是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人員,哪些是敷衍了事的,自然难以实现预期的绩效考核目标,不利于发挥绩效工资制度对人力资源价值的促进作用。 六、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优化策略 〔一〕对绩效考核形成正确清晰全面的认识 要想实现绩效考核的预期目标,需要单位领导和管理者们对绩效制度改革形成正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敷衍了事,要营造良好的绩效工资评价与考核气氛,以此来考察员工的能力素质和态度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确保绩效工资制度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需要单位管理和领导者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学习和了解,在单位内部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将其有效融入到单位日常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全体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于单位和自身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实现预期的绩效考核目标。 〔二〕优化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制度作用的主体都是单位工作人员,所以要想真正发挥绩效考核体系的实际作用,就必须要先了解单位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态度和看法,针对他们的问题和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本单位岗位绩效考核制度的筹划,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在单位的有效推行打下坚实的群众根底。另外,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从员工的立场出发,统筹考虑各种问题,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予以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气氛,充分带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考核过程中的有效监督。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系数 事业单位在构建绩效考核制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系数,对不同工作的内容、性质和承当的责任义务进行有效区分,此外还需要统筹考虑岗位的复杂程度、劳动强度以及危险性,进行时间段划分,构建合理的岗位制度,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在绩效工资制度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从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三方面加强对自身的考核,并确保考核的指向性、明确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构建起一整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严格遵守按劳分配的管理制度,实现审计、财务、监督、管理部门的有效融合,实现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根底。 七、结语 对事业单位而言,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单位上下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以此来确保制度更好地落地执行,在单位形成浓厚的绩效考核气氛,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有的实际作用,共同为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良性开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凤荣,裴冬梅,郑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绩效管理子系统的设计[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3,8〔12〕:103-104. [2]徐祥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中国市场,2023〔01〕:114-115. [3]洪连瑞.浅谈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2〔08〕:91-92. [4]范忠德.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探究[J].中国市场,2023〔13〕:89-9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