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学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1319960

大小:69.29KB

页数:3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的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学专业 十八 以来 网络 反腐 问题 研究 思想 政治学 专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的问题研究 摘 要 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形式备受关注,从目前来看,网络反腐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反腐效率,同时也带动了公众反腐的参与热情。但同时,网络反腐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可以说是本文的主要任务。首先,本文就网络反腐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以及网络反腐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其次将具体分析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反腐的主要成绩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网络反腐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此推动我国网络反腐事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十八大;网络反腐;网络反腐问题 目 录 前 言 1 一、关于网络反腐的基本概述 1 (一)网络反腐的概念 1 (二)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 2 1.网络反腐的兴起 2 2.网络反腐的发展 3 (三)网络反腐的特征 3 1.虚拟性 3 2.高效性 4 3.不均衡性 4 (四)网络反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4 1.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 2.有利于提高纪检系统的反腐效率 5 3.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 5 4.网络反腐的制度吸纳 5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反腐概况 6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反腐主要成绩 6 1.网络反腐力度加强 6 2.网络反腐节奏加快 7 3.网络反腐理念加深 7 4.网络反腐成功案例数量提升 8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反腐问题 8 1.网络反腐问题的表现 8 2.网络反腐问题的成因 11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典型网络反腐案件分析 13 三、 完善我国网络反腐的对策 13 (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14 1.网络反腐规范制度建设 14 2.网络反腐行为规范机制建设 15 (二)建立、规范官方网络反腐平台 15 1.完善网络反腐数据库 15 2.构建信息甄别机制 16 3.加强对网络反腐平台的监管 16 (三)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网络反腐人员 17 1.培训机制建设 17 2.考核机制建设 17 结 语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 前 言 腐败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背道而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 。腐败现象的产生不仅会严重破坏政府的形象,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我国对腐败现象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腐败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也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大众媒体作为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促进我国反腐败体系的完善及反腐败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网络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另一面,虚拟世界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的,但它也是确实存在的“另一个社会形态”,它能侧面反映现实社会于日常中普通公民难以看见或接触到的部分信息。虽然我国网络发展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态势却十分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 《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12::59 登陆时间2019年3月15日。 。在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下,网络反腐能起到的助推作用十分可观,所以本研究希望通过研究网络反腐的现实意义,帮助形成更加丰富的反腐理论,让网络反腐成为国家监督与民众监督相互合作的桥梁,为党和政府在做反腐败决策时提供重要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网络反腐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治理技术手段的视角研究网络反腐。 王咏梅、翟冬冬(2013)在《网络媒体反腐的总体态势及问题——以十八大以来网络媒体反腐案件为例》一文中,采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十八大召开后六个月里的155件反腐败案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十八大以来网络媒体反腐的态势,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导致这一态势的原因、特点以及在网络媒体反腐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咏梅, 翟冬冬. 网络媒体反腐的总体态势及问题——以十八大以来网络媒体反腐案件为例[J]. 当代传播(汉文版), 2013(6). ;梁洪川(2015)在《如何看待网络反腐》一文中,认为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新型而有效的反腐工具之一,为公众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我国反腐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作则同时也指出,网络反腐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信息真实性无法快速甄别、舆论发酵速度快、网络规则不健全等,应当作出进一步的完善 梁洪川. 如何看待网络反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5(10). ;李佳(2013)在《网路反腐问题研究》一文中,从网络反腐发展历程出发,对2003年以来我国网络反腐概况及成效进行了概述,并深入剖析了网络反腐发展的原因,认为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完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应当从反腐信息甄别、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反腐机制建设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加以规范。刘秀伦、刘世凤(2018)在《网络反腐舆情视阈下政府应对“塔西佗陷阱”的路径探析》一文中,针对网络反腐舆情和“塔西佗陷阱”的关系展开了辨析,明确了网络反腐在应对“塔西佗陷阱”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网络反腐应对的问题与成因,最后提出了借助网络反腐渠道来处理“塔西佗陷阱”的基本策略 刘秀伦, 刘世凤. 网络反腐舆情视域下政府应对“塔西佗陷阱”的路径探析[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2). ;肖薇(2018)在《新媒体下网络反腐初探》,史丽琴、顾晨林(2018)《新媒体环境下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探究》等文章中,均明确了网络反腐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再基于新媒体背景,从规范制度、弘扬正能量、强化监管等角度提出了如何通过新媒体工具进一步发挥网络反腐作用的有效途径 史丽琴, 顾晨琳. 新媒体环境下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探究[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李辰(2015)在《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问题研究》一文中,从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反腐兴起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基于自媒体的网路反腐特征及社会意义,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在自媒体背景下我国在网络反腐过程中所面临的弊端、原因,最后一次从参与主体、法律制度、网络技术以及反腐机制着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宋斌(2013)在《我国网络反腐的特征及对策——基于52个 网络反腐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一书中,采取了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针对案例样本中的官员人数、官员级别、案例时间、案例详情等基本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对相关数据展开了定量分析,得出了网络反腐案件的显著特征。 2.关于网络反腐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现状 李晓红、吴阳等(2018)在《论反腐制度构建视阈下网络曝光伦理及其治理》一文中,着重探讨了反腐制度构建视阈下网络敖广的伦理价值,认为网络反腐体现了共鸣追求自由、追求平等、预防伦理、社会正义四重价值,并借助伦理学中的后果论、义务论、契约论、责任论、美德论等相关理论来剖析网络曝光这一行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伦理治理对策 李晓红, 吴阳, 夏欣阳,等. 论反腐制度构建视阈下网络曝光伦理及其治理[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4). ;孙蕾(2017)在《网络反腐中公众表达权与官员隐私权的权衡问题探讨》一文中,基于网络反腐的内涵及现状、从法律层面出发,分析了网络反腐与官员隐私权这两者之间的冲突表现、冲突实质,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冲突原因,即法律制度不健全、网民素质有待提升、政府行为缺乏引导等;张新宝、任彦(2013)《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保护》、施晓琴(2016)《网络反腐中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等文中,从法学层面对网络反腐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手段在我国新时期反腐斗争进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网络反腐存在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要求一方面完善网络反腐机制、一方面对现行隐私权法制进行规范,从而在保证网络反腐效力的前提下保护特定群体的隐私权;孙卿轩在(2016)《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研究》、《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的冲突及保护》这两篇文章中,均着重探讨了网络反腐中政府关于隐私权的相关问题,包含了其概念、特征、与言论自由的冲突以及国内外相关立法情况,并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网络反腐中保护与限制官员隐私权的对策 孙卿轩. 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的 保护与限制研究[D]. 重庆大学, 2016. ;万蓉(2015)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中隐私权问题探析》一文中,从网络反腐中现状出发,分析了网络反腐对官员隐私权的影响,明确了网络反腐各大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提出了针对网络反腐过程中不同主体隐私权保护的相应措施;韩红、李晓秋(2016)在《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保护的适度边界》一文中,关注了信息时代网络反腐的生态,认为当前网络反腐处于逐渐升温、但隐患凸显的阶段,尤其是其中所涉及到的隐私权保护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人权保护立法的本意之一,同时也是人格尊严的集中体现,更是平衡隐私权与言论自由、公民知政三者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反腐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3关于政府与社会互动视角下网络反腐的研究现状 罗亮、余颖(2017)在《网络反腐进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一文中,从政府的角度展开研究,指出了政府主导下网络反腐的运行模式,即包含政府、公民、网络媒体三大主体的多元交互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反腐开展过程中政府所担当的角色,最后深入剖析了政府在网络反腐运行中的不足及对策 罗亮, 余颖. 网络反腐进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5(4):58-61. ;郭宝祥(2017)在《浅析网络反腐的舆论传播、情感动员与官员回应》一文中,从网路反腐典型案例出发,分析了官员奢侈品诉引发的网络反腐案件中的舆论传播现象及情感动员,指出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即“塔西佗陷阱”的重要原因在于官员财产信息不公开,这一制度的存在为网络反腐过程中舆情传播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姜曼曼(2014)在《论网络反腐背景下的政府回应》一文中,将政府作为了研究主体,在具体案例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政府在网络反腐背景下政府回应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包含了政府回应机制、政府回应理念、政府回应技术手段、政府回应群众基础等,最后以此为前提分析了完善公民网络反复被惊吓政府回应的具体的对策;刘秋丽(2013)在《发挥网络反腐在建设清廉政府中的作用》一文中,主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扩大网络反腐在政府建设中的效用,认为应当从完善网络反腐制度、构建网络反腐平台、加大网络反腐宣传力度等方面下手 刘秋丽. 发挥网络反腐在建设清廉政府中的作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 15(11):54-54. ;张维平、魏伟(2010)在《信息化时代我国完善网络反腐的政府作为》一文中,在对我国网络反腐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概述的基础上,明确了其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现阶段网络反腐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含了网络反腐本身的缺陷以及反腐主体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当怎样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反腐机制的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