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阴底乡汇报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300421

大小:53.87KB

页数:5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阴底乡 汇报 材料
阴底乡汇报材料 星关区xx乡区域开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工作 汇报材料 (2023年3月16日) 根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x乡地处东经20235°00′—20235°14′,北纬27°04′—27°2023′,位于XX县区西南部,东邻田坝乡,南与XX县区以野鸡河划疆而治,西与XX县区隔河相望,北与杨家湾镇、撒拉溪镇、长春镇、千溪乡毗邻。全乡辖12个村,154个村民组。 二、土地现状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xx乡土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179亩(其中田1900亩,地25279亩);林地179648亩;牧草地123000亩。 三、人口状况 xx乡有汉、彝、苗、白、布依、穿青、蔡家、仡佬、蒙古等多个民族,全乡总人口41859人,9793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461人,占总人口的29.77%。 四、交通状况 xx乡12个村都根本通公路,其中大丰村、高潮村、对河村3个村交通条件较差,只有便道进入。 自然概况 xx乡地貌类型属石灰岩高中山丘陵洼地,境内北高南低,北面xx梁子最高海拔2023米,南面野鸡河河谷最低海拔1198.4米,山势起伏较大,多为丘陵洼地,山体为石灰岩、紫砂页岩土为主。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乡年均气温11℃~13.8℃,河谷地区13.5℃~17.5℃,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5566.5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为990~ 1 20232023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35~252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9~2023月晴阴相间,阳光温暖,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资源概况 一、水文资源 xx乡河流属长江上游水系,境内野鸡河为六冲河上游支流。河流落差小,深切于四周高山峡谷之中,山高水位低,利用困难,属旱作农业区。 水文特点。除高潮村、先锋村两个村外,其余2023个村属喀斯特地貌,水源匮乏,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生长主要靠天然降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二、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xx乡土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蚀强烈、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乡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三、植被资源 xx乡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在野鸡河流域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600~1700米的山坡为温带落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700~1800米为高山针叶林带,1800~1900米为乔、灌木混生林带,2022米以上为高山灌木林带和灌丛草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经破坏后,原始植被演替为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全乡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豆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山茶科等多种类型。 四、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有烤烟、大蒜,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柿子,蔬菜以大葱知名;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 七、半夏、杜仲、金银花等,其中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畜牧业开展独具优势。 2 五、劳动力资源 2023年底全乡有劳动力1928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2363人,占12.25%,小学文化11506人,占59.65%,初中文化5044人,占26.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76人,占1.95%。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17312人,占89.75%;从事第三产业的451人,占2.34%;外出务工人员4726人,占24.51%。 xx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成效、现状及原因分析 扶贫开发成效 1986年,国家进行有组织、有方案、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全乡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方案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近年来,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以根底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根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着力解决群众根本增收门路;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点,着力提高群众的根本素质,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开展工作,根底设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初见成效,农村贫困人口有所下降,贫困面逐年减少。 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按贫困村综合指标衡量,全乡12个村有2023个村属 一、二类贫困村,全乡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818户5269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一)根底设施落后 1、交通不便,虽然12个村都通公路,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现交通不方便的3个村38个村民组,劳动强度大,劳动本钱高。 3 2、水利设施脆弱,全乡常年干旱面积大,有效灌溉面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 3、人畜饮水困难,全乡目前仍有2.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 4、农村供电质量不高,电网老化,还有局部村农村电网改造未完工。 5、中低产田土面积达2038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 (二)社会开展滞后 1、多数农民不掌握农业科技新技术,增收困难。 2、目前全乡12个村卫生室已建成,解决了群众看病难,村级卫生室不完善,没有场地、根本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不齐全等难题。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农技人员没有很好发挥其职责,农业科技仅停留在绿肥种植、地膜玉米上。 (三)生产生活条件差 1、农户生产与生活资料短缺,人均根本农田少,低产田土比重大。 2、农户经营产业单一,经营规模偏小,小农经济意识浓厚,没有塑料大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设施,高产优质农作物、蔬菜、水果、畜禽、牧草、林木等引进不多。 3、农户生活困难,因病、建房、婚嫁、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造成了贫困农户,全乡2023年度还有860户危房(包括 一、 二、三级)。 (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资源总量缺乏 全乡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9648亩,有林地面积只有41221亩,森林覆盖率22.95%。森林资源总量缺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开展对林业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水土流失面大由于表土侵蚀,xx乡总耕地面积中,中度石漠化面积已到达3200亩,已接近总耕地面积的11.69%,而强度石漠化面积不少于820亩,占全乡根本农耕地的3%,包括轻度石漠化耕地累计,已占全乡耕地总数的1/6。 由于地表径流量的加大,造成地下水的枯竭,使xx乡成为全市严重缺水乡镇之一。全乡每年春季缺水总人数2.8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2.58%,缺水牲畜3.2万头,占全乡总牲畜的90%。半坡山及河 4 谷地带每年因春季播种缺水,平均推迟播种期20天左右,是严重制约粮食增产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xx乡扶贫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那么 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结合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的科学内涵,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村为单位,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培植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开展能力为重点,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并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等结合起来,增强开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开展。 根本原那么 一、坚持尊重民意、参与式扶贫原那么 二、坚持整合资源、开发式扶贫原那么 三、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开展的原那么 四、坚持保护生态、可持续开展原那么 五、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那么 六、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原那么 七、坚持统筹安排、整合资金的原那么 八、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那么 xx乡扶贫开发及综合治理战略 根本任务确实定 以“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以产业开展为先,以根底设施建设为重,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按照“一次规划、 5 当年投入、两年实施、五年见效〞的要求,确定整村推进的建设内容,切实做到规划细化到村、工程安排到户、扶贫政策覆盖到户、各项措施落实到户。 一、以农业产业开展为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从2023年起,把产业开发作为开展村级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调整扶持方式,将扶贫投入的重点向产业开展、农民增收转移。优先把烤烟、生态畜牧业、核桃、板栗产业基地建设列入规划的内容,整合资金用于贫困农户购置种苗、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的无偿补助,使每个村建成1至2个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产业化扶贫,使80%以上的贫困人口人均建成1亩高效经济林园。 二、以根底设施建设为重,切实改善生活条件把解决根底设施薄弱问题作为开展的重中之重。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农田水利、村组道路、“一建三改〞、人畜饮水、中低产田改造等根底设施建设工程。把尚未完成饮水解困任务的农户纳入扶持范围,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根本解决农村人口饮用平安水;根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大局部自然村(村民小组)通砂石路,解决80%的农户出行难问题;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实现“一建三改〞,普及率2023年到达60%以上,到2023年达85%。 三、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着力提升开展能力把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提升人口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纳入规划。资金扶持到户,对象培训到人,覆盖贫困劳动力到达20230%,同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集中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特困特扶,着力提高自我开展能力。安排一局部资金用于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农户能够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四、以生态建设为要,确保可持续开展 本着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经果林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益的产业,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趋势,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承载力,到达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最正确平衡。 同时,把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根底设施建设、播送电视“村村通〞建设、村级文化室建设、创立文明新村活动、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等社会事业开展作为缓解贫困、促进全面开展的重要保障纳入规划内容。根本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线电视覆盖率到达 6 20230%;文化条件、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扶贫开发的对象 以尚未脱贫的352023人贫困人口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帮助初步超越贫困线的3万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