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供热工程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docx
下载文档

ID:1295192

大小:22.17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供热 工程 课程 改革 探索
天道酬勤 供热工程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展新局面。〞现阶段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是要通过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浸润的方式发挥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1]。通过供热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思考和分析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 [关    键   词]  供热工程;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174-02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处于教育的首位。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教育作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日趋迫切。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目前,专业课的课程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已全面开展试点,供热工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强化德育教育,在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根底上,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热爱专业、为人民效劳的思想,以实现课程最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一、与时俱进,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因而,课程思政改革首要的任务是修订课程标准。根据供热工程的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围绕专业课程根本知识的根底上,把供热工程课程的知识内容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重新梳理和完善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供热工程课程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如“富强〞“文明〞“敬业〞“友善〞等,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使供热工程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最终,在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时,实现课程的素养目标。 二、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优化课程设计 〔一〕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教师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首先,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创新,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其次,在严谨治学、组织好教学的同时,关爱学生,而师爱是理智与感情的统一,既表达在尊重学生上,更贯穿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等都表达了我国自古就提倡教育要严格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是最根本的要求,并能够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通过自身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那么,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而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广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一定会对他的学生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 影响。 〔二〕挖掘课程知识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 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具体表达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课程中对应绿色科技、绿色能源。因而,在讲到课程知识点中供热工程的能源时,教师可以从科技进步讲起,从煤炭、石油、电能、天然气讲到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讲到如今环境污染的严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最后讲到我们要有节约能源的意识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引申到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这样的线索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发、使用可再生、绿色能源;最终引发学生的共鸣:保护我们的家园,还地球一片蓝天。 〔三〕在课程的实践教学局部,标准职业岗位的要求,并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意识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荣耀的社会风气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的实质为专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高等职业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就是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在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学生一起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大国工匠用“劳动的双手〞所缔造的神话,这更能够生动地说明,只有那些熱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能拓展人生价值。通过这种工匠精神的感染,让学生在实训实践中努力做到立足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并努力追求自身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力争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 三、以价值为引领,改革教学评价 供热工程课程进行思政改革的同时,以价值为引领,对应改革课程的教学评价。 改革后课程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和评价。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本课程、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进取意识。 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表现,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团队意识,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掌握,实践操作质量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接触,深入学生之中,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并经常保持与其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主动参加学生班级的微信群、QQ群,积极进行交流与沟通,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其他老师的评价判断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学生之间也要进行自评、互评;实践实操还要从平安意识,团结协作,工作的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等方面进行考核,总之,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考查评价学生。 四、课程思政改革后的教学反思 围绕供热工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对本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设计教学,通过对“思政版〞供热工程课程授课后,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缺乏,现总结以下几点。 1.通过在供热工程课程知识点中引入蕴含的德育元素,如在讲授设计热负荷计算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时,引入古时候的空调房—“椒房殿〞,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听课的专注度明显提高,思维活泼起来,能够积极思考,对一度觉得复杂的计算,也不再感觉那么单调、枯燥了;另一方面,学生也积极地思考保温材料对维护结构耗热量的影响,还引发了学生对建筑节能、环保材料的热烈讨论,也开始积极地去思考绿色科技、绿色能源对国家、对地球的影响。 2.在课程的实训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多个工程的施工案例,对不同施工状况进行比照,请学生说明每个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直观地引导学生,我们做工程要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在学生动手實训操作的过程中,从设备的定位,到严格的安装步骤,精准的施工安装,施工完毕工具的收纳、机具的摆放,到最后工位的垃圾清理,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通过学生之间的差异,产生鲜明的比照,学生从最初的不情愿、应付完成,逐渐转变成能接受,到最后愿意接受正确的评价,并开始虚心向他人学习,逐步标准操作,并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切身感受到,一个任务、一项工程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从而到达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目的。 当然,在供热工程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乏,如个别思政元素和本课程知识点的结合还不够准确,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没能到达理想的效果;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也会表现出心有余而力缺乏,特别容易气馁,索性放弃高标准,如自己安装的管道不够平直,设备位置定位还有偏差,实际安装水平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老师能够切身感受到他们思想意识的进步,我想,这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显性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改革,一定会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39.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3〔7〕:10. ◎编辑 陈鲜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