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赵宁林: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在各类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根底性的地位。虽然精品教程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不尽完善地方;虽然理论精髓是永恒的,但练习材料也应是与时俱进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我们打破原有框架,建立新的体系;增加新的内容,扩充完善体系;变静态为动态,听辨、播读结合,不断充实和完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体系,使之更符合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提高。关键词: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变革创新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作为经典教材,在培养播音专业学生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多年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产生许多不解和困惑,为什么一定必须先从普通话语音开始教学?为什么要按照先声母后韵母的顺序来教学?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了吐字归音后,在朗读作品时还是出现表达语义不清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昌理工学院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即先从口腔控制、气息控制开始,第二步是声调及与气息的关系,然后是单元音韵母,接下来是是辅音发声、复韵母、前后鼻韵母,再回到声调、语流、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吐字归音和喉部控制,最后,引入现代汉语语素、词、短语和单句的语法知识和新闻(消息)根本结构中句段、简讯、消息和散文的训练。通过这种模式教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标率更高(一级乙等以上),播读句段、资讯和文章的清晰度、流畅度更高。这样一种教学流程和模式更适合学生,学生们也更能够领悟和掌握播音发声与生活语音发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掌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根本要领,到达普通话语音正音和播音发声技巧的掌握,为大学二年级语言表达奠定根底。通过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整体语言面貌都有长足的进步:多数学生进校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都在二甲水平(87—92分之间),通过大一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学习,有80%左右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能够到达一级乙等(92分以上)。以下笔者就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教学变革和创新进行探讨。打破原有框架建立新的体系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理论体系的框架,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国传媒大学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模式是:上篇(第一学期)普通话语音,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述、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音节结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