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思考与建议.docx
下载文档

ID:1266522

大小:19.15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税收 信用 体系 思考 建议
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发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号召。这一号召的提出不仅说明市场经济开展需要诚信这一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建设现代文明,构建与世贸组织规那么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是当务之急。为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标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并结合XX省地方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XX省地方税务局制定了XX省地方税务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方法(试行),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在社会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税收信用的内涵 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不讲信用,正常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维系,市场经济也难以开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和国家血肉相连,为税收信用产生和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税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需要法治,也需要信用。一方面,通过信用的方式可以调整税收征纳关系,标准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另一方面,在实施依法治税的同时,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方略,倡导以德治税思想——特别是通过税收信用的形式加以管理、指导和教育纳税人自觉纳税,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外在的税收法律体系的约束,也要在税收征纳行为中讲求信用这一道德根底。因此税收信用是对税收法治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通过征纳双方信用关系的建立,可以引导和教育纳税人诚信纳税,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有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税进程。 二、对我国税收信用状况的根本判断 我们认为,税收信用的状况判断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来反映征税信用情况;二是以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如偷税面、申报率、违法情况来判断纳税信用状况;三是以纳税人对税务中介机构需求和税务中介机构的违法的根本面来判断分析税收中介信用状况。 1.纳税信用令人担忧 我们对税收违法户数、查处偷税情况等进行分析来判断我国信用状况。通过几年的稽查实践不难看出:我国纳税企业稽查有问题率居高不下,企业会计信息大量失实,虚假申报、偷逃套税案件屡屡发生,反映了纳税信用状况令人担忧。 2.征税信用有待提高 从征税信用方面看,税务机关违章办事、执法犯法甚至以税谋私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围绕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有些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经常以人情挂帅,把自己手中掌握的税收执法权当做谋取私利的工具;有些干部曲解税收法规,擅自印发涉税文件等。 3.中介信用急需标准 某些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经受不起市场竞争剧烈的压力,变得唯利是图,打擦边球、帮企业隐瞒报税;有些公司甚至与税务机关内部人员勾结,损害国家税款。 我们认为,我国税收信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不仅在纳税信用、征税信用方面令人担忧,且税收中介信用方面也是难于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因此,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在当前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健全税收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 1.建立征税信用的设想 建立以税收根本法为核心的税收法律体系,完善税收立法信用。 首先,要尽快组织制定税收根本法,健全和完善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体系。其次,进一步加大税收立法力度,逐步提升税收立法级次,树立税法的法律权威,提高税收立法信用。 标准清理税收法规,统一法律口径。税务机关法规部门应定期组织对税收法规进行清理标准,确保税收法律口径一致。 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税,强化税收执法力度,强化税收司法公正,提高税收司法信用。 2.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建设 (1)建立纳税人信誉评价管理系统 对全社会公开一个纳税人申报纳税的信誉情况,实际上是把纳税人对国家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信誉记录公示于众,把当事人税收信誉资料融入个人社会经济信用资料数据库之中。假设当事人的档案记录中具有不良纳税行为,资信调查机构或中介机构就可以通过媒介或互联网数据库进行即时查询。这样,不光众多业务客户在读过资信调查报告后会对当事人避而远之,不与其开展业务,连工商、税务、海关、银行、保险、能源等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经济单位也都将根据资信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其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管理和限制,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一定范围的专业调查、质询审计和执法检查,以防该当事人继续出现失信行为和欺诈行为。目前,我市将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资质列入税务管理之中,把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划分为a、b、c、d四级,定期通过纳税评估确定纳税人具体的纳税信用等级。对a级纳税人给予优惠待遇,对c、d级纳税人那么采取发票限量或停止供应、重点稽查检查、从严监控等措施严加管理。 (2)进一步扩大纳税信用管理的范围 目前,我国仅在出口退税管理方面建立了税收信用管理制度,纳税信用建设尚未形成体系。在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尚没有标准性的制度,对一些纳税信用较高的企业,税务机关也多以下发文件的方式,如税务机关给纳税大户、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开设办税绿色通道等等,呈现出纳税信用管理的“散、乱〞态势,因而随意性较大,不利于信用的建立。 站在建立税收信用管理体系的高度,重新审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信用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纳税信用管理。一是转变纯行政管理的方法,强化税收信用意识,树立纳税信用管理观念。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树立税收信用管理观念,就是使税收信用不仅成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的通行证,更重要的是使税收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证。二是建立评信机制。即建立评价纳税人纳税过程中守信程度,以便进行分类管理。一方面可以成立信用等级评定机构,负责综合评定纳税人在办理各项税收事务中的信用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征管系统对日常申报、发票管理等自动跟踪管理,自动对纳税人的税收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和调整。三是纳税信用管理范围要进一步延伸。从目前单一的信用管理,向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全方位扩展,实现从不同的税收管理角度进行纳税信用管理逐步向综合税收信用管理过渡。四是建立纳税信用鼓励机制。应建立一套确实有效的鼓励机制,增加纳税人因失信而带来的本钱。 3.建立失信处分机制 由于市场经济文化与传统方案经济文化的冲撞,以及当前信用管理尚未形成体系,对于“失信者〞尚未有有效的约束惩罚机制。不少纳税人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甚至偷税、骗税,不惜损失可贵的信用,各种短期行为日渐普遍,这种短期行为的普遍化既包括企业行为短期化、个人行为短期化,也包括政府行为的短期化。因此,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对企业或者个人在税收信用上有了不良记录时,在税收征管系统中自动划转为“纳税信不过企业〞或者直接降低信用等级。对这些企业,税务机关应加强征收管理,加大稽查和监督力度。二是对上述“纳税信不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划转为正常有信用企业,并规定在此期间,再次发生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应从重处分。三是建立税收信息不实企业公告制度,在地市级税务部门的网页上公布,或者定期在办税效劳厅公布,供公众随时查询,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四是建立与工商、海关、外汇、国库管理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税收信用信息共享,使税收信用管理与相关的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加大税收信用管理力度。总之,要建立纳税信用档案,公开信用信息,以落实信用机制。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