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侯彦冰论文改动稿.doc
下载文档

ID:1240765

大小:195KB

页数:1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侯彦冰 论文 改动
目录 一、引言 4 二、官纯寨概况 4 (一)地理 4 (二)人口与民族 4 (三)宗教信仰 4 (四) 经济生活状况 5 三、官纯寨传统婚俗 5 (一)同姓不婚 5 (二)“交表婚〞与“平表婚〞根本退出婚姻平台 6 (三)等级婚原那么的淡化 6 (四)父母包办 6 (五)拐婚 6 四、官纯寨婚姻仪式过程中的民俗 7 (一)恋爱 7 (二)说媒 7 (三)定亲 8 (四)婚礼仪式过程 8 1. 新娘新郎准备阶段 8 2. 新郎携亲友来到新娘家行礼 9 3. 待客 10 4、来到男方家行礼仪式及闹新房 10 五、官纯寨婚俗的延续、变迁分析 11 (一)婚配形式的变化 11 1. 从民族内婚向民族外婚的转变 11 2. 从普遍的父母包办到绝对的自由择偶 11 3. “亲上加亲〞渐渐销声匿迹 12 4. 等级婚的不复存在 12 5.“拐婚〞、“逃婚〞的减少,婚配方式多明媒正娶 12 (二)变迁中的婚姻习俗 12 1. “哭嫁〞的消失,仪式时间的减短 12 2. 服饰的改变 12 3. 礼金嫁妆的的增多 13 13 (三)传统婚姻习俗的延续 13 13 2.婚礼仪式中祭拜家堂祖先、寨神仪式的延续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5 德宏傣族婚姻变迁探究 ——基于官纯寨的民俗学考察 作者 侯彦冰 单位 文传学院 摘 要:21世纪初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德宏官纯寨寨民的婚姻观念、婚配方式、通婚范围、婚礼文化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官纯作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傣族村寨,寨民的生活条件日渐好转。一些曾经在寨民们根深蒂固的婚姻习俗正在悄然消失,但也有一些被世代传承了下来。本文以官纯寨傣族婚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为主题,通过对当下官纯寨傣族的婚礼文化、婚礼仪式过程、礼金数目等的调查,将传统的官纯寨婚俗与当下的婚俗进行比照,揭示社会变迁和经济开展对当地的婚礼习俗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官纯寨;傣族;婚姻习俗;变迁 一、引言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时代变化,风俗移易,它作为一种反映一定婚姻意识的积久成习的婚姻行为,离不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婚姻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在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种种思想渗透于市民百姓的婚俗中,傣族的婚俗,同样表达着一定的婚姻制度和政治文化观念以及百姓的婚姻价值观,包含着傣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等多种因素。笔者通过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平原镇官纯寨,这个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傣族村寨的婚俗的调查了解,发现当下傣族人民心中的影响与印记。村寨既是一个传统社会,又吸纳了许多时代的因素,承载着传统汇入时代的潮流中。傣族的婚姻习俗正是时代快速开展,处于动态的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变迁中。 二、官纯寨概况 (一)地理 官纯寨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自然村,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平原镇新莲村民委员会。德宏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辖潞西市、瑞丽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盈江县位于德宏州西北部,傣语称“勐腊〞(意为德昂族聚居的地方),官纯寨位于盈江坝北端坝区,是盈江坝往北延伸的局部。官纯寨海拔832米,地势平坦,气候温热湿润,雨量充分,干湿清楚。[1] (二)人口与民族 官纯寨是一个傣族聚居的自然村落,分三个村民小组,对外作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官纯寨又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村民讲,他们是莲山土司的后人,是土司时代的属官寨,开展至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寨子。2023年春节,笔者向官纯寨人新莲村委会支书、村主任思永梁那里了解到,2023年底全寨共有村民732人,其中汉族28人,彝族1人,傣族703人,傣族占全寨人口的96%。汉族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一户从盈江迁山区入官纯后开展起来的,他们的子女大多与傣族子女通婚,后人根本上已变为傣族。其他景颇族、德昂族都是近20余年来嫁入或入赘官纯的。官纯寨傣族世代生活在这里,生生不息。后来,经济不断开展,一些老一辈的傣族村民也改变不了不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传统观念,有的傣族小伙娶进了异民族姑娘,有的年轻的傣族姑娘外出务工后,与外面乃至省外的汉族自由恋爱,远嫁内地汉族省份。因此,现如今官纯寨有了其他一些民族人口,他们大多以通婚的方式进入寨子的亲属圈子。 (三)宗教信仰 官纯傣族信仰民间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民间宗教表现为“普化的宗教〞普化的宗教:指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并没有系统的教义,也没有成册的经典,更没有严格的教会组织,信仰的内容经常与一般日常生活混合。 形态,南传上座部佛教表现为“制度化的宗教〞制度化的宗教:指标准化的宗教,有系统的教义和严格的教会组织。 。民间宗教根深蒂固地深扎于官纯傣族民众的思想观念中,表现当时对灵魂观念的坚信不移。在寨中,每年必须定期举行全寨共祭债神仪式,寨中嫁女或讨媳妇必须禀报寨神,祈求寨神保佑。尤其鲜明的是,每家每户堂屋正中的墙壁上都张贴着“天地国师〞、“祖先牌位〞、“灶君牌位〞,牌位下方置放香炉果盘的祭祀长条桌。和当地汉族一样,定期在春节、清明节或其他节气中祭祀祖先。此外,他们还不定时的为生病的当地孩子、大人举行叫魂仪式。还有叫谷魂、送谷魂等民间信仰的文化表现。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它在传入傣族地区初期,曾遭遇到根植于外乡的民间宗教的排斥和抵抗,后来逐渐为傣族人民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广阔傣族地区信仰的宗教。官纯寨的佛寺位于寨子最热闹的地段,建寺经费来源于政府和民间,佛寺里长期有从缅甸请来的住持,听村民介绍说,官纯的佛爷去年已经还俗回缅甸家里去了,现在佛寺的大门锁着,平时由信仰佛教的老人头看管,有事情时才去开门。老人们在每年佛教守戒期受戒日里去佛寺念佛做禅。年轻人根本上是做一些外围的事情,很少有人去拜佛。笔者看到的佛寺被围墙阻隔,佛寺前的院子空空荡荡,与外面热闹的生活完全隔立。 (四) 经济生活状况 傣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傣族的文明开展史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开展史。官纯寨亦是如此。过去,官纯寨大多数的人主要是以单一的种植业为生,主要经营水稻农业,同时养殖水牛用于犁田,养殖猪、鸡、鸭等作为家庭肉食来源,此外,还在河中、沟里、田野中捕鱼和拾螺,作为主要的副食补充。现在的情况仍然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但经营的产业比较丰富,已随着市场的调节而改变。在笔者调查期间,官纯主要经营传统的水稻农业和甘蔗种植,近几年土豆市场持续走高,很多人家把沙土田改种上了土豆。除农业外,村里有人家还经营水果种植业。有一户开设了农家乐傣味餐馆,有些人家搞交通运输业。村里还开了六个小卖铺一个棋牌室和游戏机室。 据2023年统计,官纯寨共有185户人,分为三组,具体情况为:一组,58户 241人 ,种植面积593 亩,其中水田508亩,旱地85亩;二组, 49户 182人种植面积590亩,水田457 亩,旱地133亩;三组,78户385人,种植面积740亩, 水田661亩, 旱地79亩。 三、官纯寨传统婚俗 (一)同姓不婚 德宏傣族认为,同姓氏即同祖先,同祖先即同血脉,同一家人,同一家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成婚即是乱伦,是婚姻中的大忌。不管是在本民族内部还是其他民族之间,不管当地人或内地省份的,同姓都视为父系同源,严格禁止通婚,在社会文化变迁日益突出,许多传统的婚配原那么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的今天,同姓不婚始终不变,官纯寨一带的傣族没有人违反这一婚配原那么。在当地,男女初识,在有好感的前提下,男方首先要打听女方的姓氏,一旦获知与自己同姓,即刻就消除念头,如果是异姓,才可能开展成立恋爱关系。恋爱和谈婚论嫁的前提就是姓氏的不同。随着社会的开展,官纯寨人认为,只要是不违背同姓不婚的原那么,其它变化都缺乏以大惊小怪。 (二)“交表婚〞与“平表婚〞根本退出婚姻平台 “交表婚〞与“平表婚〞在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他是以婚姻为纽带使具有近亲关系的人们“亲上加亲〞,“交表婚〞交表婚:一个男子娶父之姐妹之女或母之兄弟之女为妻。 、“平表婚〞 平表婚:姐妹各自的子女相互婚配。 (姐妹各自的子女相互婚配)。傣族社会中,“交表婚〞与“平表婚〞完全符合傣族同姓不婚,民族内婚原那么。官纯寨的老一辈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父母包办婚姻年代,“亲上加亲〞是一种普遍的婚配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执行方案生育政策,宣传优生教育,反对近亲结婚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的潜在危害,为了生育健康的后代而放弃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婚姻大事,改变了近亲结婚的传统。但在实际生活中,偶有一例发生,都会被村民舆论,认为是大胆违背科学,有生育残疾儿女的风险,但也有人会例举出过去村民这样婚配并没有出现儿女问题的例子。 (三)等级婚原那么的淡化 等级婚是德宏傣族土司长期统治下的一种婚姻制度的遗存。过去,傣族社会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政治等级,官与民,官家与民家非常清楚这个界线,在婚配中,不可逾越等级与贵贱。在统治阶级之间,在老百姓之间都在遵循严格的等级婚。土司子女必须与土司子女通婚,百姓之女不能成为土司之子的正房,更不能成为世袭土司职位之子的夫人。在民间,寨子按土司划分的不同等级,实行同一等级内婚。官纯寨是属官寨,官纯寨的婚配网络是属于同一级别的属官寨和城里或废弃的旧城里的寨子,不与普通民众寨通婚。过去,官纯寨为了与等级相当的寨子通婚,不计路途的遥远,只要等级相同都可能达成婚姻。等级不同再近的寨子也不通婚。听村民介绍,官纯寨对面的幸恍寨就是一个平民寨,没有官的关系,所以官纯寨在20年前从未发生与对方通婚的例子。现在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族平等的改革影响下,土司制度早已成为历史,年轻人社会交往广,婚姻自主性强,对于民族内婚原那么已视为没有必要坚持,但在老人心中还心有余结,尤其认为平民寨的人礼数和进步都与官寨有距离。 (四)父母包办 传统上德宏傣族青年男女成婚并不完全是恋爱的结果,他们对自己婚姻的自主权十分有限,父母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权威,父母包办婚是傣族传统的婚姻缔结方式,有的结婚之前从未见过自己的丈夫,婚事全部由父母决定和操办。当男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就忙着张罗儿子的婚事,看上哪位姑娘或请亲戚榜推荐一位姑娘,在了解了根本情况后就请人帮去提亲。 (五)拐婚 拐婚是傣族寨子过去普遍时兴的一种婚配形式,它的产生与过去封建家长包办婚姻有很大关系。“拐〞是傣语,意思是没有通过传统的说媒定亲程序就将姑娘领回来进行拜堂,然后藏于男方亲戚家。拐来后的姑娘在没有正式举行婚礼前,不可圆房。从择偶到订婚根本上是双方父母的主意。在过去“拐〞的前提是男女双方或一方所选定的对象与父母发生冲突,相爱的双方不愿别离,要永结良缘。“拐〞通常发生在已订婚女子身上,当女子被父母包办与自己不爱的人订婚后,相爱双方看到正常的说媒已经无望,只有通过流行的“拐〞将姑娘领回家来,在男方亲戚的见证下拜堂,“先斩后奏〞来违抗女方父母。在双方的日子定好后,男方通知自己父母,邀约伙伴夜晚女子村寨外静静等候。女子那么收拾衣物,在自己的枕头下和衣柜里放上少许钱,然后悄悄溜出家随男子到男方家,一进门便鞭炮响起,紧接着与男方共拜家堂,这是男女结为夫妻的标志性仪式。在民间习俗中,双方即是夫妻关系,当女方家人发现女儿被“拐〞后,女方兄长们追到男方家要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