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全县效益农业总体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1230621

大小:20.22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县 效益 农业 总体 意见
全县效益农业总体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工作,开展效益农业的意见及关于实施“一主两翼〞经济开展战略的决定,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效益农业的重大意义 效益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效劳的现代农业,具有市场化、精品化、科技密集化、产业化的鲜明特点。根据我县实际,大力开展效益农业,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整合和发挥全县农业资源优势,面向苏浙沪地区开展绿色消费农产品,面向工业开展优质原料农产品,面向旅游业开展旅游农产品,把地域特色农产品品质做优、规模做大、品牌做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开展效益农业的思路和目标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开展效益农业的思路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开展战略和“以新型工业为主体,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产业经济开展战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依托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大力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平安、生态农业,努力把我县建成面向苏浙沪及周边大中城市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总体目标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2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6万吨;油料总产0.7万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18万亩;肉蛋渔年总产1万吨以上,畜牧水产养殖业产值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县有林地面积到达80万亩;商品林采伐年生产木材9.8万立方米,年产毛竹80万根,森林覆盖率到达59.5%,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8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5%以上。 三、开展效益农业的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结构,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产业 围绕市场,突出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特色+品牌+规模〞的市场竞争优势,加快开展经济林果业、畜牧水产业和高效经济作物。 1、开展优质粮油生产。组织实施优质粮油产业化工程,重点开展优质专用水稻、油菜,建设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每年引进推广3—5个优质专用水稻、超级稻品种,不断提高单产,提高种粮效益。用3—5年时间,全县建成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2023万亩,双低优质油菜基地6万亩。 2、开展壮大林业产业。加快推进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国家公益林、退耕还林、长防林和世行贷款林业持续开展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努力建成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兴旺的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开展竹林、速生丰产林、绿化大苗,实施低产林改造,抓好现有林培育,促进林产品的深度开发。切实抓好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平安。到202223年,全县建成杉、松速丰林基地30万亩,竹林8万亩,重点公益林19万亩。 3、突出开展养殖业。继续组织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工程,人工种草2.5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建设棚圈50个。抓好“中国肉牛一号〞养殖工程建设,扶持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和20个年饲养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生猪、家禽等草食节粮优质畜禽养殖规模。力争3—5年内,全县肉牛年饲养量到达3.5万头,生猪年饲养量12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00万羽,大雁养殖2023万羽,皖西白鹅养殖2023万羽。 4、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实施,围绕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开展规划,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经作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期内,建成名优茶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1.5万亩,优质苎麻基地4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万亩。 5、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综合检测能力。积极推进企业和生产单位开展各类质量认证和管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保护和整合现有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名牌农产品。通过3—5年努力,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到达农作物面积的30%以上。 6、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建立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立动物养殖示范区和畜禽养殖小区。加快县动物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高动物防疫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及快速反响能力。 7、大力开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强和改良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程,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22人,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以上。 (二)实施强龙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穿衣搭配用什么洗脸最好 1、鼓励创办农业产业化企业。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简化申办农业产业化企业程序,申请开办企业,凡手续齐备、证件齐全,工商部门应及时受理,并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新成立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其注册资本可在2年内分期到位。对新办农业产业化企业用地,凡符合用地条件的,国土部门予以及时办理用地手续。 2、开展壮大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125强龙工程〞,用3—5年的时间培育1个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2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023亿元。认真组织申报争取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223年,申报争取晋升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023个,县级龙头企业20个。同时各乡镇都要积极培育一家年销售收入超500—202300万元的龙头企业。 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那么,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坚持边开展、边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重点开展粮食、茶叶、养禽、蚕桑、肉牛养殖和竹木等专业协会。 4、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把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培育、培训、引导、管理等有效措施,鼓励农村致富能手勇于致富、敢于致富,尽快开展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农村最具潜力的创业资源和最具活力的市场开拓主体。 四、完善开展效益农业的政策鼓励机制 建立和落实促进效益农业开展的政策鼓励长效机制。从2023年起,采取单位向上争取、县财政补助等方式筹集开展效益农业专项资金。2023年由县财政一次性补助30万元,今后视财政状况逐年增加财政补助。该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 1、新办农业产业化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凡新办农业产业化企业,按照关于扩大开放、促进开展的假设干规定(试行)(旌发[2023]5号)执行。 2、扶持开展龙头企业。当年被评选为市、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县级先进农业行业协会组织给予一次性奖励。 3、培育农产品品牌。当年获得省部、国家级名牌农产品或著名、著名商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以及新注册商标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获得农产品原产地保护认证的,参照著名商标的标准奖励。 4、扶持开展养殖业。对“中国肉牛一号〞规模养殖、特禽等规模养殖以及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给予适当补助,并结合工程实施安排工程资金扶持。 5、促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制订有关农业地方标准、农业技术规程,或牵头组织实施种子、苗木、种畜(禽)、水产苗种等方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得到市级以上技术管理部门认可,可适当予以奖励。 6、鼓励企业参展。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国内国际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参展摊位费用由县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7、扶持开展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对推广应用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竹林、培育楠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及银杏、山核桃、油茶等高效经济林品种,林业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且面积在20230亩以上的,经验收核实后,给予每亩50元的奖励(从林业工程经费中列支)。 8、继续落实科教兴农奖励措施。当年获市、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以及当年获市、省级表彰的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特色乡镇)的,结合县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工作,分别给予适当奖励。 9、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每年从开展效益农业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技推广经费,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农技12023信息效劳网络建设以及落实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等方面。 2023、落实信贷扶持政策。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发挥银政联动优势,进一步扩大支持“三农〞开展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资金和财政性支农资金的联动效应,普及农村小额贷款,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效劳范围,加大对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为促进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11、建立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小农水经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补助等,对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扶持。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