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学术活动议程第二次学术活动议程20042004指南浅析指南浅析AMI治疗经历的三个阶段1.CCU的建立(70年代)2.溶栓(80年代)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90年代)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包括那些?1.静脉溶栓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3.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由于介入治疗的发展,需要急诊CABG的病例越来越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ST段抬高型AMI-红色血栓溶栓、PCI非ST段抬高型AMI-白色血栓抗栓、不溶栓AHA/ACC指南修订1999年美国ACC、AHA修订的AMI指南中建议,直接PCI作为溶栓治疗的替代,用于AMI的治疗2004年指南重新修订,将直接PCI作为治疗AMI的IA类推荐,并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列为IA类适应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PCI)治疗还是溶栓治疗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20年来)究竟有多少患者能够支付PCI的高额费用?又有多少家医院能够实施急诊PCI?是否所有的AMI患者都适合接受创伤性介入治疗?如何将最适当的再灌流技术用于真正需要的患者?急诊科医生在危急情况下怎样作出合理的选择?溶栓治疗过时了吗?溶栓治疗1.静脉溶栓2.冠脉内溶栓(后者由于PCI的发展已渐被汰)静脉溶栓优点:1.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行,应用方便迅速,费用相对低2.对保护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疗效故已成为AMI早期再灌流治疗的标准策略溶栓治疗目前依然是急性心梗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的不足1.无论使用何种溶栓药物,静脉溶栓的再通率约为60%~70%,其中仅50%的患者溶栓后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2.溶栓后心肌缺血复发率或冠状动脉再闭塞率为15%~20%3.约有1%~2%的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4.部分患者因各种禁忌证而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优点1.在AMI早期治疗中,PCI与药物溶栓相比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优势,PCI保证了90%以上患者的冠脉血流得到稳定的再通,且85%以上血流恢复至TIMI3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优点2.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以及复发缺血、再梗死、死亡、颅内出血等重大临床事件均显著减少这些结果使直接PCI在许多大中型医院成为STEMI治疗的首选措施,PCI治疗挽救了更多的心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优点高危患者(占40%)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前壁心肌梗死、高龄(>75岁)患者就诊迟、糖尿病、既往有心肌梗死史,既往有CABG术史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不足PTCA后再闭塞率是15%植入支架后再闭塞率是5%急诊科医生如何为AMI患者提供最佳的再灌注治疗AMI绿色通道的概念急诊医生要明确树立“时间就是心肌”的观点尽量缩短耗费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