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爱霞-艾滋病-3.ppt
下载文档

ID:12054

大小:64KB

页数:29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王爱霞 艾滋病
艾滋病的新进展艾滋病的新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王爱霞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根据WHO和UNAIDS统计至1998年全球有 HIV和AIDS共计3340万人,预计至2000年 将达4000万人,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亚 洲国家人数将超过非洲。40%为妇女10%为 儿童。目前HIV/AIDS 的流行正在以每天有16000个 新感染者的速度增长,其中1600个是儿童。1981年美国首先报道男性同性恋中出现后天获得免疫缺陷称之为AIDS 1983年法国蒙太尼分离出病毒称之为LAV 1984年美国盖勒也分离得病毒称之 HTLV-III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HIV 1986年Clavel等又分出一病毒,乃将蒙太尼分的称为HIV-1,西非分出的称为HIV-2 中国中国HIV/AIDSHIV/AIDS的情况的情况 分三个阶段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传入期传入期 19851985-19881988年年 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 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它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扩散期扩散期 19891989-19931993年年 HIV/AIDS扩散到21个省 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 HIV感染在云南IVDU中发现 在回国人员、性病病人、暗娼及同性恋者中发现少数HIV/AIDS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增长期增长期 19941994-19971997年年 30个省报告发现HIV/AIDS 已在12个省报告在IVDU中发现HIV/AIDS 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 HIV/AIDS 母婴传播病例已经发现 HIV HIV-RNA RT HIV-DNA HIV-RNA BUDDING OUT CD4-R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CD4CD4细胞减少细胞减少 HIV表面的gp120和CD4受体相结合HIV RNA进入细胞核繁殖过多CD4破裂 感染HIV的CD4可以结合多个未感染的CD4形成巨核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或不通过抗体介导杀伤感染HIV的CD4 HIV表面的GP120可以脱落结合到未感染的CD4上,然后被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 HIV CD4 CD8 IL-2 CAF CAF=Cell Antiviral Factor HIV 至至20002000年年9 9月中国月中国HIV/AIDSHIV/AIDS病例数病例数 31个省(其中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共20711 例 在他们中间有AIDS 741 例(397例死亡)增长速度为 1998-1999 41.5%1999-2000 37.3%HIVHIV的传播途径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性恋或异性恋 血及血制品:输了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或 注射第VIII因子 母婴传播:母亲抗HIV阳性 临床主要表现临床主要表现 急性HIV感染:很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无症状HIV感染:无临床症状仅抗HIV阳性 AIDS:已有各种机会性感染 晚期晚期AIDSAIDS各主要脏器的病变各主要脏器的病变 呼 吸 道:G(+),G(-),厌氧菌引起的肺感染 另有肺结核,PCP和真菌感染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炎,脱髓鞘脑病,隐球菌 脑膜炎和脑弓形体病 皮肤病变: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偶有慢性湿疹和肛门溃疡 消化道的各种临床表现消化道的各种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有念珠菌,CMV,HSV等引起的鹅口疮和口 腔溃疡 食道病变:由念珠菌,CMV,HSV引起的食道炎和溃疡 临床症状有胸骨后痛,食后加重 胃的病变:有胃炎,胃溃疡,胃癌和胃卡波济肉瘤,临 床症状有中上腹痛或不适,亦有呕血黑便 肠道病变:各种微生物引起的肠炎,淋巴瘤,卡波济肉 瘤,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脓血便 肝胆系统:HBV,HCV均经血传播,常和HIV合并感染 另外MAC,卡波济肉瘤,乳头括约肌狭窄和 硬化性胆管炎在AIDS病者中发病率高 北京的北京的HIV/AIDSHIV/AIDS 2000年10月31日报告 北京市防疫站北京市防疫站 PUMCHPUMCH HIV 550 例 74例(有外宾外省)AIDS 56 35 SEX 男性女性 男性女性 452:98 56:18 19851985-2000/9 PUMCH2000/9 PUMCH报道的报道的7474例例HIV/AIDSHIV/AIDS 85 86 89 91 92 93 94 95 96 9785 86 89 91 92 93 94 95 96 97 中国人HIV 0 0 1 0 0 2 2 0 4 3 AIDS 0 0 0 0 2 0 1 2 2 6 外国人HIV 0 2 0 2 2 1 1 1 0 0 AIDS 1 0 0 1 1 2 2 0 0 0 98 99 0098 99 00 中国人HIV 5 8 4 AIDS 4 5 6 外国人HIV 1 0 0 AIDS 0 0 0 总数=74 PUMCHPUMCH报导的报导的7474例例HIV/AIDSHIV/AIDS 中国人中国人 外国人外国人 累计累计 HIV 29 10 39HIV 29 10 39 AIDS 28 7 35(17AIDS 28 7 35(17例死亡例死亡)_ 总计总计 57 17 7457 17 74 同性传播 18 异性传播 21 两性传播 1 静脉吸毒 1 输血传播 6+3 不明原因 24 PUMCH 74PUMCH 74例例HIV/AIDSHIV/AIDS的传播途径的传播途径 PUMCH PUMCH 如何发现如何发现7474例例HIV/AIDSHIV/AIDS 从健康体检发现(外宾3例,中国人1例)4例 67份梅毒阳性血清中发现 1 HIV/AIDS的配偶或性伴侣 9 献血员的筛选中 10 产前检查 2 外院转来确诊 7 总计 33例 PUMCH PUMCH 如何发现如何发现7474例例HIV/AIDSHIV/AIDS 从可疑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现41例 例数 隐球菌脑膜炎 4 阑尾炎 1 PCP 13 HCV 2 口腔念珠菌感染 6 皮肤慢性湿疹 2 唇周脓肿 1 卡波济肉瘤 1 复发性肺炎 1 慢性中耳炎 1 慢性腹泻 1 淋巴瘤 1 肺结核进展 5 IVDU 1 神经性厌食 1 =41例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抗HIV抗体的检测 P24抗原检测 PCR法检测HIV RNA 单核细胞内的HIV DNA检测 从单核细胞中分离HIV病毒 HIV/AIDSHIV/AIDS的诊断的诊断 主要靠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分HIV感染、AIDS 治疗治疗 至今无特效药治疗,目前主张联合用药。1995年曹韵贞教授在 NEJM发表长期存活患者共10例随诊12-15年CD4计数正常或很稳定,其结果如下:1、测血浆中HIV RNA 10例 4例阳性 5例阴性 2、从单核细胞中分离3例阳性 6例阴性 HIV病毒(1例阳性 在除去CD8后)3、测单核细胞内的HIV DNA 10例阳性低滴度 结论:多种药联合治疗降HIVRNA,达到长期存活 抗抗HIVHIV治疗治疗 有三类药有三类药: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ZDV(zidovudine)100-200mg 3/d DDI(dideoxyinosine)250mg 3/d DDC(dideoxycytidine)0.75mg 3/d 3TC(lamivudine)150mg 2/d D4T(stavudine)40mg 2/d ABC(abacavir)300mg 2/d 抗抗HIVHIV治疗治疗 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Nevirapine 200mg 2/d Efavirenz 600mg 1/d Delavirdine mesylate 400mg 3/d 三、蛋白酶抑制剂 (PI)Saquinavir 600mg 3/d Ritonavir 600mg 3/d Indinavir 800mg 3/d Nelfinavir 750mg 2/d-3/d Amprenavir 1200mg 2/d 1998年以前使用 AZT 和 DDC 自1999年开始使用 Combivir 和 Indinavir 15例中6例死亡,2例未来随诊,只有7例偶尔来随诊,最长的一例药物治疗一年,服用AZT后的生活质量要比未服用AZT要好的多,同样机会性感染也会减少。PUMCHPUMCH关于关于1515例例AIDSAIDS的治疗的治疗 HIV/AIDSHIV/AIDS的预防的预防 宣传教育HIV/AIDS的传播途径 严禁毒品的应用 严禁卖淫嫖娼 加强献血员的管理 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测定值(治疗前)测定值(治疗后)百分比 绝对值 (细胞/mm3)血淋巴细胞 16.9 300 621 2298 B淋巴细胞 CD19+1.8 6 7.7 177 自然杀伤细胞 22.1 66 29.1 669 CD16+CD56 T淋巴细胞 CD3+69 207 56.8 1305 T辅助细胞 CD3+CD4+11.9 36 7.1 163 T抑制/细胞毒细胞 53.2 160 44.6 1025 CD3+CD8 记忆T4细胞 93.3 34 94.6 154 CD4+CD454A-/CD4+百分比 绝对值 (细胞/mm3)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测定值(治疗前)测定值(测定后)百分比 绝对值 (细胞/mm3)百分比 绝对值 (细胞/mm3)Naive T4细胞 6.7 2 5.4 9 CD4+CD45RA+/CD4+CD4+CD45RA+62L/CD4+5.1 2 4.3 7 CD4+CD28+/CD4+9.6 3 66.2 108 CD4+CD25+/CD4+2.5 1 2.6 4 CD4+DR+/CD4+43.3 15 34.2 56 CD8+CD28+/CD8+4.3 7 11.4 117 CD8+DR+/CD8+29.6 47 33 338 CD8+CD38+/CD8 96.2 154 95 974 CD4+CD95+/CD4+8.6 3 47.9 78 CD8+CD95+CD8+3.3 5 15.4 1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