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183182

大小:17.01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新型 城镇 建设 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开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开展的关键时期,鉴于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开展不平衡的现实,中央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中,不能盲目按照固有的传统模式布局城镇化的空间体系,而是要从深层次上把握城镇化的内在开展规律,更加注重人口、空间、产业、公共效劳和管理、文化等要素的协调互动,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城镇是因经济、文化或政治的原因,促使大量人口聚集而形成的。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开展,农业剩余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既为城市经济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创造了更大的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的开展。正因如此,在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研究中,衡量城镇化率的上下就是以常住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教育引导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第二,城镇化必然带来空间的扩展。人口和产业的不断聚集,促使城镇区域不断扩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又为工业和效劳业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城镇空间的扩展,既表现为城镇人口、地域规模扩大和城镇数量增加,也包括根底设施的改善。如今,现代化交通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的辐射范围,城市圈的半径不断向外延伸,使许多区域置于更强的城市影响之下,从而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例如,我国苏南地区城市群的成功开展得益于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拉近了与上海的距离,更有效地接受上海辐射。 第三,城镇化的开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农业为城镇居民提供粮食、蔬菜、肉、蛋等,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城镇化开展的根基;工业是经济开展的根底,为城镇化开展提供强劲动力;效劳业开展为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各种效劳,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支撑。城市的繁荣就是产业的繁荣,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就会衰退和没落。实践证明,只有结合城镇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开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城镇的持续开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 第四,公共效劳和管理为城镇化持续开展提供有效保障。从城镇开展历史看,最早的城镇几乎没有公共效劳和管理。但是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大量增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客观上要求城镇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管理效劳。而且,随着城镇人口的扩张和空间的扩展,公共产品供给和管理对城镇开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公共产品供给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大城市病〞就会应运而生。 第五,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城镇开展的魂魄。城镇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文化内涵。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开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都会使城镇逐渐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质,从而增添这个城镇与众不同的魅力,进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城镇失去了特色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内涵,失去了魂魄,失去了竞争力。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口、空间、产业、公共效劳和管理、文化等要素都是实现城镇化的根本要素系统的有机组成局部,城镇的产生和开展有赖于各要素的健康运行和相互协调。任何一类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城镇化根本要素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和缺陷。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切实把握城镇化要素支撑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更加注重要素的协调互动。 第3页 共3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