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有限空间复习资料.docx
下载文档

ID:1154817

大小:21.79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有限 空间 复习资料
有限空间复习资料  大同市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生产复习资料  填空题  1、有限空间的类型分为:密闭空间、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P18  2、在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用时,不得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P21  3、在有限空间内爆炸极限的范围会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P23  4、有限空间的进入是指人员身体的任何局部通过了有限空间的开口平面,并非通常我们理解的人员整个身体通过了开口。P24  5、有限空间的气体危害因素包括:缺氧、富氧、易燃或可燃气体、有毒气体。P33-37  6、一般情况下,可将19.5%的氧气浓度作为环境是否缺氧的一个分界点。当氧气浓度低于6%时,人员将会在极短时间内失去知觉甚至死亡。P34  7、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绝对禁止使用纯氧,而应使用通常的空气进行通风。P36  8、带入有限空间的化学品如果暂不使用,必须保持容器密闭,使用完毕,应立即清理出有限空间。P57  9、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平安技术遵守的原那么是:先检测、后作业。P65  10、在进行有限空间的识别工作前,应确保相关人员接受了有限空间的培训,以帮助其掌握有限空间的概念。P70  11、在进行初始气体检测时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内部,应尽最大可能,使用可以进行远程气体检测的器材。P81  12、在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测试时,测试必须涉及有限空间的所有高度,因为不同的危害气体具有不同的密度。P87  13、有限空间进入主管必须签发进入许可证,确保已到达可接受进入条件及授权进入。P90  14、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主要有作业环境情况复杂、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和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P97  15、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前方可进入有限空间。P101  16、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P105  17、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P106  18、在缺氧作业每次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平安带,发现异常应立即更换,严禁勉强使用。P115  19、在佩戴平安帽时如帽内平安带贴于头盔,必须将平安带调整至有1-2厘米的平安缓冲空间后才能使用。  20、有限空间常见的事故类型有:中毒、窒息,火灾与爆炸,淹溺,掩埋,其他。P136  21、创伤急救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二、判断题  1、矿山井下瓦斯爆炸、瓦斯窒息、采空区窒息事故,矿山炮烟中毒事故属于矿山一般事故,不属于有限空间事故。(×)  2、一般而言,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那么这种物质越危险,原因是其更容易发生爆炸。(√)  3、人眼大概仅能观察到前方2m左右的距离。这个可以作为粗略估计粉尘浓度是否到达危险范围的一个标准。(×)  4、在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时,我国规定的平安工作电压为36V。(×)  5、有限空间作业在采取自然通风时,必须得到授权人员许可,并且不能用于含有高危害气体的空间。(√)  6、在缺氧环境中不得使用半面型和全面型的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7、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平安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8、在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生产责任制中,操作人员负有服从指挥,遵章守纪的责任,明知违法可以根据情况保证完成任务的责任。(×)  9、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病症时,应向监护者报告情况后得到批准才能离开作业场所。(×)  10、在进行有限空间危害识别的时候,人员就可能暴露于有限空间的危害环境。绝不能事先假设有限空间是平安的。(√)  11、人员在进入NPCS的时候不需要得到许可,因为在NPCS环境中不存在危险。(×)  12、如果工作环境的变化可能严重影响有限空间进入的平安,仅有授权人员有权更改作业程序。(√)  13、有限空间作业应该配备兼职的监护人员,并应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人员和工器具数量应该由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清点。(×)  14、在有限空间动火作业时动火前半小时动火分析数据是有效的,超过半小时应重新取样分析。(√)  15、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应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三、名词解释  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局部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主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缺乏的空间,通常也称为受限空间。  2、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到达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3、置换动火:在焊补前用水和不燃气体置换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或用空气置换容器或管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容器或管道中的有害气体到达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焊补的平安。  4、允许暴露浓度:指以时间为权重(通常为8h),绝大多数健康的人员能够长期暴露于某种化学品气体而不会造成负面健康影响的平均暴露极限浓度或最高暴露极限浓度。  5、现场急救的“三先三后〞:1、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行固定、后搬运。  四、问答题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是主要负责人负有的职责?  答: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平安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平安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3、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平安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平安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4、催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平安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平安要求;5、提供给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平安生产事故。  2、进入有限空间时,平安管理人员的职责?  答:1、参与审查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平安操作规程;2、审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3、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平安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的责任?  答:1、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2、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有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能力;3、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4、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定时与平安监护人员保持联络,监督气体定时检测,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平安要求时,终止作业;5、在作业期间不得自行离开负责岗位。  4、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的职责?  答:有限空间作业的监护人员主要有气体检测人员和作业监护人员,他们各自的职责如下:1、气体检测人员的职责:(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生产培训;(2)熟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3)按照作业人员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入有限空间检测;(4)能科学分析有毒有害修持的产生原因;(5)对所检测的数据负责负责;(6)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2、作业监护人员的职责:(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生产培训;(2)具有熟悉平安防护和应急救援,警觉并判断作业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平安卫生培训;(3)坚守岗位,在作业者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能离岗,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平安、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生撤离警报警报;(4)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即令作业者撤离有限空间,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作业负责人: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平安和健康的险情;监护者不能平安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作业才撤离。(5)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  答: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平安生产培训;2、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平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平安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3应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平安、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4、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病症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6、一般情况下,化学品侵入的途径是什么?  答:1、呼吸吸入;2、皮肤吸入:3、误食;4、注入。  7、进入有限空间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在进入 有限空间之前,应对该空间进行评估。并完成相关的有限空间检查表及进入文件。为详尽完成这些表格,需确定以下的信息。建议在实施有限空间进入作业前,所有与进入相关的人员必须组织并参加一个进入前的准备会议,准备以下工作。1、确定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2、确定有限空间的类别是PRCS还是NPCS,是否需要许可证;3、确定需要的平安防护器材;4、确定需要的应急救援方案及应急救援器材;5、确定有限空间的位置与性质,进入目的等;6、确定使用的通讯联络方式;7、同时还应该确认进入人员,现场监护人员等。  8、有限空间作业救援书面程序的主要内容?  答:1、危害评估过程确定的所有危害;2、空间的尺寸、进入及离开的位置、撤离受伤人员的阻碍;3、需要的救援设备;4、救援人员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用于IDHL情形的呼吸防护器;5、内部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有限空间进入监督者及监护人员之间的联系方法;6、意外发生需要立采取的程序;7、在营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并采取控制措施;8、对失去知觉人员的营救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