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下载文档

ID:1147811

大小:46.04KB

页数:4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标准 农田 建设 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根底要素,为加快开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平安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根本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农田根底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 咸安区是全市粮食主产区之一,耕地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有利条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XX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相关工程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23]5号)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那么(gb/t30600-2023)要求,结合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区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咸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实施方案制订起点基准年为2023年,成效水平年为2023年。 第一章形势分析 一、农田建设主要成就 我区从202322开始至2023年底止,区国土、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发改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稳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国家专项资金,共投入根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6985万元。 (一)国土部门土地整治成果 近年来,我区加大农田根本建设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改善农田根底设施条件,优化农田结构与布局,耕地质量及地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 1、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 区国土局组织实施完成双溪桥、横沟桥、高桥等三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面积20230000亩,投入资金21214万元,新增耕地3154亩。 2、高标准根本农田土地整理工程 区国土局组织实施完成汀泗桥、向阳湖、官埠桥、横沟桥、马桥、桂花等六镇高标准根本农田土地整理面积44000亩,投入资金1202314万元,新增耕地457亩。 (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建设成果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实施完成向阳湖良种场和横沟桥镇袁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0220亩,投入资金2678万元。 (三)农田水利排灌根底设施建设成果 我区农田灌溉排水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区农田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开展,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区水利局组织实施完成横沟桥镇杨畈、鹿过、长岭、孙祠、孙田5个行政村,双溪桥镇双溪、杨堡、李沛、毛祠、三桥、峡山、杨仁、浮桥、梅歧9个行政村,向阳湖镇宝塔村,奶牛场的原种场、农业分场、渔业分场,高桥镇白水村、洪港村、刘英村、刘桢、白岩泉5个行政村的农田排灌水利根底设施的建设,建设灌溉面积15.15万亩,整治当家塘坝219座,新建、改造、修复拦水堰51座,新建、改造、修复泵站91座;整治斗渠398.531km,整治梯灌排渠5.53km,衬砌农渠64.03km,清淤农渠32.55km;整治、疏浚斗沟96.27km,田间农渠整治38.255km,清淤疏挖农沟77.6km;新建喷灌面积400亩,铺设灌溉管道17.74km,配套灌排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一批等,投入资金1202387.64万元。 (四)农田土壤改良成果 十二五时期,农业部门开展土壤肥力普查,通过检测土壤土质,科学施肥,秸秆还田,土壤改良投入资金1391.5万元,19600亩根本口粮田土壤有机质得到提升。 (五)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成果 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我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效劳水平和平安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时期,全区农业机械整机购置总投入约1.736亿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0.5178亿元,农民和农业企业投入资金1.2182亿元;完成喷灌、微喷灌节水农田建设面积2022亩,投入资金26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60万元,农民和农业企业投入资金20230万元。截至2023年,农机总动力到达42.43万千瓦;机耕面积60.375万亩,机播面积34.45万亩,机收面积46.375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到达52.3%。 二、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农田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耕地等级低、质量不高 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状况不理想,已经完成的低产田改造和根本农田改造质量标准不高,土壤肥力达不到位高标准农田要求,耕地等级低,局部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化肥增产效益下降,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由于深耕深松作业缺乏,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同时,耕地细碎化问题十分突出,农田根底设施占地率偏高,田坎、沟渠、田间道路等设施的占地面积的比例高达13%。 (二)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备 田间道路不配套,机耕道“窄、差、无〞、农机“下地难〞问题突出。局部现有机耕道建设设计不标准、标准不高、养护跟不上、损毁严重,难以满足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农机作业的需要。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排涝本钱高、效率低。农田防护林网体系尚未建立。 (三)农田灌排根底设施依然薄弱 目前,由于水资源紧缺、水源保障工程缺乏、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全区有近半数的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根本灌排条件。现有中小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大多灌排泵站带病运行、效率低下,特别是严重干旱时供水缺乏,易导致大面积受灾,遇到较强降雨容易造成农田渍涝。 (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应用面小,粮食增产的奉献率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面窄,全区农业科技奉献率低。 (五)农田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 长期以来,全区农田建设由国土、水利、农业综合办等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分头组织实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性规划和标准的建设标准,造成工程安排衔接困难,建设标准参差不齐,难以统一考核评价。同时,由于建设资金渠道分散,形成不了合力,造成许多工程建设标准偏低,多数农田建设工程难以同步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耕作节水技术等措施,工程建设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六)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未建立 农田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薄弱,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不落实等问题突出。有的工程竣工并移交后设备和设施损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有的工程建成后没有划入根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对已建成农田的用途和效益统计监测工作不到位。 (七)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种植问题突出 从我区现有根本农田种植粮食调查资料来看,局部农户、农业企业把优质粮田、或将已经建好的根本粮田、高标准农田改种绿化苗木、花卉,有的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种植问题突出。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平安的必然要求 2023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322年底,全国耕地数是20.31亿亩,人均耕地1.52亩。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家人口太多,人均只有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国的18倍,印度是我国的20倍。根据预测,到 2023年,我国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14亿,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结构升级日趋加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保障供给的压力日益加大。在水土资源紧缺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的情况下,要实现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切实改变农田根底设施薄弱的现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开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根本前提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既能显著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可方便农机作业,充分发挥农机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肥料统测统供统施、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普及应用,以及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2023年底,我区各种耕地总面积504615.6亩,人均耕地面积0.814亩,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低2.20236亩,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0.706亩,比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低0.486亩,加上未来城市建设的大量用地,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更少,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2023年全区年人均水资源量2454m3,亩均水资源量2492m3,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是,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我区降雨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时空不均、区域不均,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旱涝灾害频繁。我区农业季节性强,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较低;亩均化肥用量较高,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已成为危害生态环境和影响土地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为推广科学施肥、节水技术创造条件,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从而降低水资源消耗和化肥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仅省工、省水、省肥,而且能够增加农业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民可通过投工投劳方式获得工资性收入,会有一定比例的工程投资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拉动机械设备制造、建筑建材和运输等行业开展,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时机和提高收入水平。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和资源 1、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 咸安区国土面积1503.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温泉、浮山、永安)、2023个乡镇(汀泗、马桥、向阳湖、官埠、横沟桥、贺胜桥、双溪桥、高桥、桂花和大幕)、1场(向阳湖奶牛场),全区共有262个村民委员会,23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万人。 2、气候条件 咸安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清楚,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1878.65小时,日照率为42%;太阳辐射量年均20235.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空气相对湿度年均值71%,最冷月平均76%,最热月平均79%;无霜期年平均258天,年均降雨天数150天,年均降雨量1531.4毫米,境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春季多东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