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观《大国崛起》之“百维新”有感.docx
下载文档

ID:1123268

大小:36.98KB

页数:2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国崛起 2023 年观 大国 崛起 维新 有感
观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有感 金义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2023319001555 政治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国崛起教育类影片。自己被“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这一章节深深震撼,感触颇深。 谈到日本,首先另国人想到的是历史上其对中华名族所犯的累累罪行,从甲午战争开始的旅顺大屠杀到近代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都对中华名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野蛮、侵略、屠杀的日本形象已经根植在近代乃至当代国人的内心。 从辩证的角度出发,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的一面。在日本野蛮“法西斯〞的背后,通过观看“百年维新〞,我也看到了其强国道路上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50年前,地处太平洋西岸面积缺乏27万平方公里的封闭岛国日本,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短短20230年间,日本从仰望“天朝上国〞中国的封建国家跻身进世界兴旺国家强列。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现自己总结如下: 一、谦虚学习,韬光养晦 1853年7月8日,西方列强第一次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为了掠夺太平洋航线的利益,四艘美国战舰气势汹汹地闯入了日本的横须贺港。在面对如此挑衅的形式下,当时的德川幕府政府出人意料地几乎是以欢迎的方式容许了美国的要求,并开放了长崎的两个港口。 然而,时任舰长的佩里也给日本人带去了蒸汽火车、望远镜等近代工业革命的新鲜事物。当看到小型蒸汽火车启动的一刹那,大局部官员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科技的力量。一天晚上,甚至有两个日本青年偷偷的跑到停泊在港口的战舰上比划着要跟着美国人去学习西方技术,按照当时日本的法律,这是要杀头的。 鸦片战争后,日本将视野从一直崇拜的中国转移到西方。开始了学习西方国家的历程。1868年11月,日本明治天皇掌控了国家权力,并公布了五条誓文变法纲领,揭开了明治维新新时代的序幕。1871年,日本高层官员组团访问欧美12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投入最大,官员最高,出访时间最长的一次访问。据统计,当时的出访费用占全国总收入的2%,高级官员占当时政府的一半。目光回到当时20年后的中国,那时候觉醒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掀起了变法热潮,最具代表性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公车上书〞。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但最终只坚持了20233天,史称“百日维新〞。为什么日本的变法能够成功,而中国的变法会失败呢。我认为最终还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思想过于保守。对于变法,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变法乃大逆不道〞等封建思想。另外就是变法触犯到了封建地主势力的利益。因此,变法是受到当时中国统治阶级的严重反对。也就是说,当时统治阶级的愚昧和自私造成了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负的形势,试想要是当时慈禧太后和地主阶级能够一条心学习西方兴旺国家的体制和技术,能够借鉴日本图强的例子,政府加以鼓励,痛下决心变法的话不至于落得受列强欺负的境遇。 二、政府重视工商业开展 最具代表的就是今天全世界都耳熟能详的“三菱〞。1870年,三菱公司是一家拥有三艘小船的小公司。但很快,它获得了政府委托运输的业务。之后政府不断扶持,赠送新船,资金供给不断。三年后三菱垄断了日本-上海的运输线,逐出了同行中的美国、英国等国家。今天,三菱涉足采矿、造船、银行、保险、仓储和贸易。随后,又经营纸、钢铁、玻璃、电气设备、飞机、石油和房地产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成为了国内有一百多家企业,海外数百家分支机构的跨国际企业,在日本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涩泽荣,走出日本放眼欧洲的第一人,1868年11月回国的涩泽荣一,赶上了好时候。一年后,他进入明治政府的财政部门任职。在欧洲游历积累的经验和天生的理财能力,使涩泽荣一的仕途一路顺风。他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但是1873年,涩泽荣抛弃了前途无限的大好仕途弃官从商,这等于说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大家一下子认识到,其实,经商也是很有地位的,很有地位的人可以去经商。 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出,日本政府是非常鼓励工商业开展的。其也投资了大量民办企业。在那个时候,日本就认识到商业能够大大刺激经济开展,促进商人的积极性,各行业在竞争中也提高了技术,让社会有序良性的开展。这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策略是有共通性的。我国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多种商业共同开展的策略。事实证明,我国重视工商业开展取得了显著地成效,经济开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重视教育 到192023年的时候,日本95%以上的男子,90%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当时我国总体文化水平是远远不及日本的。总的来说,当时中国人口素质低下,占中国总人口80%上的农民根本都是文盲。“西洋人勉有形之理学,东洋人务无形之理学〞,这是近代东西方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观日本之崛起,许多人会说他们重视教育。确实,教育是其崛起的关键。早在上世纪初,日本的儿童入学率就到达9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军事教育,日本人在孩童时代就被灌输皇道思想、军事思维、以中国为假想敌,我们的儿童在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日本同龄孩子就在练习玩具枪炮的射杀游戏,这些军国主义的教育彻底改变了这个种族,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诸如山本五十 六、东条英机、松井石根这样的蛮狠、狂嚣的“战争机器〞。“布国威于四方〞,上至天皇,下至平民,前赴后继,几乎每个日本人都在为之努力奋斗,这就是“大和〞。“武士道精神〞至今仍深深刻在许多日本人的心里,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不顾他国反对,强行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国歌、国旗定为君之代、日之丸。纵观我国的教育,多以友善启蒙孩童,结果呢。造就一大批政治上的“鸽派〞,丧失国家利益。 经历过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以奇迹般的速度开展而后来居上,其根本原因就是百年维新后的人才仍然存在。人才在那么技术在,技术在那么国家开展就快。这与我国现在的开展战略“科技强国〞相一致。邓小平说得好,科学技术是第一开展生产力,人才是核心,技术是关键。国家现在对文化教育投入比例正逐年升高,正努力提高受教育率。以前的六年义务教育现在改为九年义务教育,对大学贫困生的帮扶比例增大,争取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大学。也正因为如此,国家人才实力逐渐变强,大大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开展。为我国成为科技强国奠定了根底。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从落后中汲取教训,扬长避短,进而固步自封。这样将会给国家,甚至一个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制定的优秀方针政策,中国必将富强。 第二篇:观大国崛起之美国有感观大国崛起之美国崛起有感 在闲余之时,想起了老师给我们介绍的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它是我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且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因着对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好奇,所以我观看了关于美国崛起的两集“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这两集是以时间为线索,讲了美国由一个被殖民者国家身份逐渐脱离殖民国英国的掌控,又经历一场场斗争,最终成为超级大国的故事。其中,主要的事件有由华盛顿领导发起的“独立战争〞,结果是与13个州签署独立宣言,也标志着美利坚众和国的成立。后来,又由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使得奴隶制在美国湮灭。美国的逐渐独立、崛起,甚至在后来成为世界第一超级经济强国,也即超级大国,在我看来,是因为美国懂得发现时机,抓住机遇。 时机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全世界人民看来最恐怖的世界大战,在美国人眼里,却是一场又一场不可求的时机。为何这么说呢。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因为刚独立,经济不兴旺,甚至很贫穷,而一战后,美国却翻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几乎各个国家都向美国借钱。据统计,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其次,在1929至1933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时,在位总统赫伯特·胡佛总统执行的自愿联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机的蔓延。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他顺应了历史开展的潮流,实行新政,强化国家全面干预金融财政、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等领域。二战来临,美国原本是保持中立,可在1941年底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参加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美国也看准了先机,抓住了机遇,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向各参战国贩卖军火兵器。在一战中开展了经济。在二战中成为得益最大的国家,并解除了经济危机,这也奠定了美国在战后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根底。 现在,我们知道为何美国会在短短几百年时间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了吧。美国懂得发现时机、抓住机遇,即使仅仅是其成功原因的一小方面,但也足够我们学习了吧。所以,只要我们用我们雪亮的眼睛去发现别人不注意的时机,我们迟早会成功的,对于中国也是如此。 第三篇: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 谈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无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中只是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无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题记 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古代时期,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日本深受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这个原本自称“中国学生〞的弹丸之国对“中国老师〞还带有一点敬畏。可是在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空虚,军事国防软弱的情况下,一向自称天朝上国的古中国在现代文明的坚船利炮下也只能俯首就擒,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及签署的马关条约是中国进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国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添加了浓厚的一笔,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讳莫如深的历史。 然而无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中只是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无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我们要铭记历史教训,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纵观中日两国关系的开展史,从古代中国附属国的身份到近代独立出中国的影响,再到现代中日成为战略互惠关系上竞争对手的身份转变,反映出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尤其是近代日本,在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指,而进行过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其国内的有识之士发动倒幕运动,推行明治维新,独立出中华文明,走西化道路,并迅速成为一战中亚洲第一强国使亚洲各国都为之一震。这是日本的第一次崛起。据资料统计,二战中,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成为瓦砾,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到达1300万,失掉家园和流离失所者达3000万。以战前1935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水平的20230%计算,1946年下降到28%,工业设备90%被闲置,生产资料的生产仅为2023%,消费资料的生产为30%,农产品1945年仅及1937年的一半左右。几乎所有的人都坚信,日本经历了惨烈的二战之后,只剩下一片“废墟〞。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第一〞、“日本全球出击〞、“日本取代美国〞之呼声却响彻全球。因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日本战后的再度崛起是人类开展史上的奇迹。这是日本的第二次崛起。 总结以上两次日本崛起的历史开展经验,尤其是在20世纪40、50年代科技革命蓬勃开展的大历史背景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这些启示: 启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