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层反映办公室不起眼的浪费应引起关注.docx
下载文档

ID:1106732

大小:23.98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层 反映 办公室 不起眼 浪费 引起 关注
基层反映:办公室不起眼的浪费应引起关注 自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以来,一些党政机关公款吃喝、违规配车、公款旅游、修建豪华楼堂馆所等“看得见〞的奢侈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办公室里跑冒滴漏的浪费在许多机关单位不同程度地发生着:汇报材料修改一遍打印一遍,且都是单面打印;会议不管需要与否,人手一份书面材料;签字笔或圆珠笔不出墨水了,连同笔杆一起扔掉;复印完材料后不关复印机电源;电灯长明;、空调每天24小时开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浪费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有人认为,多消耗一张纸、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的浪费,与讲排场、比阔气的公款吃喝等浪费相比,如同芝麻与西瓜之比,太不起眼了,似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对这些浪费现象早已见怪不怪,熟视无睹。 搜狐健康频道曾做过一项调查,问到单位是否浪费纸张等资源时,只有24.2023%的人说从没浪费过,问到办公室节能意识不强时, 26.01%的人表示“反正不花自己的钱〞, 23.59%的人表示“随大流〞, 14.11%的人说“压根没意识到〞。办公室浪费问题不可小觑,总结下来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人员意识不到位。由于办公用品的开支均是公款支出,而且一般职员从来不知道支出金额是多少,加之许多单位的管理根本上是粗放的,以至于在一些单位,一方面分管部门每年为不断增长的办公用品苦恼,另一方面其他部门的员工却在大手大脚地消耗着笔墨纸张,随意打印复印。有的甚至将私活带到单位来,课本、个人晋升材料、身份证等复印起来堂而皇之,有的单位复印机是彩喷的,有的人连个人照片都拿到单位来复印,常导致复印机经常出故障,复印纸、墨粉浪费惊人,每天纸篓里产生的废纸很多。 二是机关单位重视缺乏。纸张打印本钱的控制在很多单位未能引起重视,但这正是影响日常运营本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调查显示,打印本钱中,仅有13%用于硬件设备的购置,87%是打印耗材本钱、打印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等流程本钱。后者看似不起眼,但悄无声息地聚沙成塔,如果对打印浪费不约束的话,很可能一年就会造成数百万的浪费。一张纸、一支笔虽然只有区区的几分钱、几块钱,但天长日久,每一种微缺乏道的浪费都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据统计,单位仅仅实行“打印材料的草稿只能用反面没写过字的旧纸〞这项小小的措施,每年就能节约700多元,全国大大小小的单位何其多,如果都能实行这样的措施,节约下来的本钱将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三是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性笔、圆珠笔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小觑,据中国制笔协会负责人说,我国年生产圆珠笔上百亿支,每年约消费45亿支笔,相当于全国每人一年消费3支多。我国目前有近3亿名在校学生,其中90%以上的学生使用中性笔,仅按平均每人每周用一支笔芯计算,一年就要使用近150亿支。再加上企业和党政机关,用完的中性笔通常被随意丢弃,人们都习惯于“用完就扔〞,将圆珠笔和签字笔都成了一次性产品,每年产生的废弃笔杆、笔芯的垃圾数量惊人,塑料、油墨在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回收率几乎为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面对办公室中不起眼的浪费现象,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看似一种微缺乏道的浪费,会聚起来都是一笔巨款。因此,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提升节约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培养人们对办公用电设施不使用时及时关闭的意识,引导人们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厉行节约上下功夫。 二是加强监管力度。各级党政机关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切实遏制办公室的浪费现象。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党政机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口号、制作节约标语牌等积极向人们宣传节约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能源、水、粮食、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利用率和效率。(羊三木回族乡供) 第二篇:基层反映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引起进一步关注基层反映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引起进一步关注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流动人口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里大幅增加。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人口流动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流动人口这个群体为所在地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但他们特别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边缘化〞趋向不容无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值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 由于兴趣爱好的缺乏,文化素质及客观设施条件的限制,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外来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亦比较单调枯燥,以住家娱乐为主要活动方式,看电视那么是娱乐活动的主项,47.1%的人选择在业余时间看电视, 33.9%的农民工选择在业余时间上网,休息,这其中以80后,90后人群为主,这表达出新一代农民工在休闲娱乐方面的前卫性与潮流性,但从总体看,农民工娱乐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其对目前业余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亦较低,超过25%的农民工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 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空白的原因 造成许多地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空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当地有关单位和部门对外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重视,缺乏重要认识和了解。虽然很多单位都成立农民工组织,但很多还是因为没有经费支撑或者管理不到位而流于形式;二是大局部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城市意识、生活方式不能适XX县区生活,加之受到某些歧视,有“过客〞心态,缺乏“家〞的归属感。三是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建筑、制造、效劳等行业,就业岗位艰苦,收入主要靠体力劳动获得所得,寄回老家后所剩无几,不可能花在文化消费上。 三、解决的对策 一是要适合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很多人只要在业余时间有电视看、有书读,能够有场地打篮球、乒乓球、下棋和开展联欢会、广场晚会等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就心满意足了。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多建设一批文化广场,多组织一些参与面广,接受度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举办一些“适销对路〞的培训班,多进行一些节假日慰问活动。 二是要适合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丰富农民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在设施上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形式上,要小型分散,简便易行;在内容上以地方文化,民间文化,通俗流行文化为主。适当让外来人员演家乡戏,唱家乡歌,说家乡情,以此提供展示自我的时机。 三是适合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在为他们提供文化效劳时,要考虑实际消费能力,多提供一些廉价运动场地,多组织类似“露天电影〞、“消凉晚会〞、“广场演出〞,社区、街道的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体育场地要对农民工优惠或免费开放,使他们有得玩、玩得起。 第三篇:基层反映农村户籍管理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基层反映农村户籍管理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 近年来,农村户籍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老年人户口漏登漏报。由于对农村高龄人员户口重视不够,导致一局部农村老年人无老户口簿、一代身份证户口籍底册错过补登时机,一直无户口。二是出生入户、死亡不注销。一些农村对子女出生落户申报意识不强,或者因超生因素,一直迟迟不入户口。有的农村群众在家人去世后,不及时到派出所注销户口,造成死者长期“活〞在户籍档案中。三是年龄出入大,姓名过失多。早期户籍资料大都村干部代填,由于工作不细致,随意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的情况比较普遍。四是户口手工编,存在重号现象以及一人多户口等。这些问题存在导致人口信息失真,也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全面享受惠农政策,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各级政府和公安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堵漏补差。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施严密管理并改进管理手段,在农村全面建立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和变更更正等项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执行居民身份证申领、换领、补领等规定并加强查验、核查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户籍的调查、通报、统计、档案等项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户籍意识。 第四篇:基层反映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亟需引起重视青州:基层反映当前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村稳定亟需引起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存在发生频率高,破坏强度大,种类多,危害面积广等特点。尤其是近几年,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灾群众人数逐年增多,因灾导致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日趋严重,亟需引起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是因灾返贫较多导致影响农村稳定。据统计,2023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3亿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绝收面积289.2万公顷,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0236.4亿元。另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常年农作物的平均受灾面积是7亿多亩,成灾面积是4亿亩,绝收面积1亿亩,因灾损失粮食每年在202300亿斤左右。自然灾害频发,对农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一些农民的多年积累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失或被破坏,甚至由于灾害致使家中劳动力死亡或伤残,无法继续进行生产,加重家庭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受灾农民因无力承担农业损失,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甚至根本生活也难以保障,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二是缺乏长效救助机制导致产生不稳定因素。目前,各地自然灾害发生后,普遍注重生活救助、重建救助等根本方面,搞“一阵风〞救助,对受灾农民缺乏长效救助机制。很多地区只重视“输血〞,不重视“造血〞,只注重一时资助,不注重长期帮扶。很多地区受灾农民因灾造成经济损失后,很难有资金、场地、人员用于创业和生产,导致他们成为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由于这部 分群体人员集中,人数较多,文化层次不高,表达利益诉求时,容易冲动、盲从,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因灾上访事件容易演变成群体事件。由于农业灾害涉及面广,如遇严重灾害,容易导致民心不稳,在后续补偿工作无法满足群众需要的情况下,信访群众受“找的官越大越能解决问题,来的人越多越能形成压力,行为越过激解决问题越快〞等过激博弈心态影响,受灾农民往往全家,甚至是举村上访,出现了重复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问题,甚至聚众闹事,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例如,2023年8月,XX市XX县区遭受特大冰雹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5亿元,其中红升大队尹家屯为重灾区,农作物95%--20230%绝产,引发数以千计受灾民众到XX县区人民政府上访。再例如,2023年受台风“达维〞影响,某地水库开闸泄洪,致使下游养鱼户鱼池中鱼苗被冲,因经济补偿问题,养鱼户屡次上访闹事。 四是预警体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农民不满。目前,各地农业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对农业开展的指导大多局限于技术或市场方面,对灾害防范方面的指导力度不够,有效性预警信息发布少,利用率比较低。据调查,61.2%受访者对现在政府有关农业风险信息效劳不满意, 15.6%的受访者能接触到相关数据分析,但大多以市场信息为主,缺乏灾害性预警信息。当自然灾害来临时,由于一些地方预警能力不强或者灾害发布缓慢,使自然灾害酿成沉重损失,农民对相关预警工作意见较大,感到不满,容易以非理性 方式表达情绪,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意见和建议 一是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落实责任人,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要提高农业风险信息准确性,整合技术资源和设备,充分利用科学方法,掌握自然灾害预警第一手资料。要提高信息利用率,组建专家队伍,对自然灾害开展综合研究,定期准确地进行信息发布,及时提出预防灾害的对策,通过各种手段指导农民躲避风险。 二是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府要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效劳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利用播送、电视、报纸、网络、短信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