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
下载文档

ID:1101772

大小:24.5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应用 电子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根底与背景1.地方产业、行业开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天津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作为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十五〞期间,XX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656.02亿元迅速增长至2023年的1975.19亿元,年均增长24.7%。 滨海XX县区的开发开放已经被纳入国家开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滨海XX县区的功能定位之一,滨海XX县区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定位在: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十五〞期间,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长2.2倍,年均增长率为35.9%;销售收入增长2.1倍,年均增长率为35.0%。2023年的产值到达750亿元人民币,202223年的主营收入976亿元人民币。 2.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202223年,天津明确了电子信息产业开展方向。继续新型元器件等优势行业,大力开展集成电路、数字视听等潜力行业。2023年产业销售目标为40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滨海XX县区确定了以电子元器件为根底,以显示器等为龙头,以消费类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等为增长点。 根据人才需要调查分析,天津电子信息产业新增人才需求每年保持在1.6万人以上,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专业群应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满足社会经济开展需要。 3.现有根底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我院有着55年办学历史的品牌专业(几经更名),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明显。 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专兼职教师2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0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5人。 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室9个、实训室2个,2022年引进了企业生产线一条。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7个。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进行了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022年电子cad被评为XX省级精品课程。在数字电路教学改革中,改革传统的理论讲授、实验论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出数字电路学习板,让学生人手一机,采用了学中教、做中学、分组讨论、教师演示、辅导学生等多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该专业教学团队不断发挥专业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效劳,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市级科研立项6项。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2023年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市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的好成绩。以本专业教师为骨干,成功承办了2023、2023、202223年XX省中职“电子、电器技能大赛〞,并成为2023、2023年全国中职“电工电子技能大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工程〞首席评委单位。 4.专业群情况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龙头,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组成专业群。通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在实训基地、课程建设、师资等方面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5.存在的问题 (1)能够站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前沿、把握电子信息技术改革方向、具有很强科研和课程工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需加大培养力度。 (2)了解新生产工艺、懂管理、具有企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师资需进一步提高。(3)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还不能满足当前职业训练的要求,需要改进。 (4)相关管理、保障措施还没有到位。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 面向天津和滨海XX县区的开发建设,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创新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核心课程中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整合现有课程体系,编写一批工学 2 结合的工程教材,开发网络课程,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加强和完善以电子生产工艺为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天津蓝领双证工程“工业电子技术〞培训等社会效劳工程。 2.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确定以培养具有电子产品制造、集成、效劳等技能的人才为主线,到达“会设计、熟维修、强生产〞的人才培养定位。 (2)课程建设目标 建设微型智能产品的分析与控制、电子电路分析与产品应用、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管理优质核心课程4门,其中微型智能产品的分析与控制力争建成国家精品课程,电子电路分析与产品应用、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管理建成XX省级精品课程。完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和plc技术特色专业教材编写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聘请行业专家4名,专业教师80%以上具备双师资质。建成一支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专兼结构合理、行业内有影响的教学团队。 (4)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扩建电子根底实训室,建设计算机虚拟实训室、eda技术实训室和创新实验室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完善7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再新建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把应用电子实训中心建成为天津地区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培训、行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 (5)社会效劳目标 带动天津地区和电子信息行业内3个以上相关院校专业水平的提高,建设成国内有影响的、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每年蓝领双证工程培训与其他培训2022人以上。 3 3.建设思路 应用电子专业示范性专业建设方案的整体建设思路如图3-1-4-1所示: 图3-1-4-1整体建设思路 通过如图中5个阶段,最终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社会、行业、岗位调研根底上,确定本专业培养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开展的电子产品制造、集成、效劳等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分析岗位群分布特点,通过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共同座谈、探讨,明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能力、电子测量及实施能力、微型智能产品控制能力、电子产品工艺、生产管理能力和电子产品效劳能力。 确保核心能力的建设,会同三星电子、中环电子、中环仪表等企业人员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实训要求、实施手段方面分别进行较大的改革。确定相应核心课程为微型智能产品的分析与控制、电子电路分析与产品应用、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管理,提出“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教学〞实施手段。在教师队伍的软件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硬件建设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有方案地实施,基于上述建设内涵,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制度,确保建设方案保质保量如期实现。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强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五个方面如图3-1-4-2所示。为天津地区特别是滨海XX县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用得上,留得住〞的21世纪电子行业高技能人才。 4 校内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工程教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图3-1-4-2校企合作五个方面 通过以上5个阶段到达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人才培养的实施结果最终反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进行调整,为更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等建设提供参考。 (三)建设工程与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产品或生产任务为载体,融入“任务驱动、工程导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全部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以电子产品制作工程和生产性实训为主,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实训环节中。通过专业根本技能实训,掌握电子技术根本技能;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职业能力;到达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1-4-3所示: 5 专业根本知识电路功能分析、设计、电路板仿真、制作、简易电子产品制作专业知识专业综合知识高等职业素养、机器人技术、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电子检测、电子产品智能控制、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专业根本技能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任务驱动、工程导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外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照企业生产要求,承担工作任务,进行生产线作业应用与创新实训参加电子技能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综合实训以真实电子产品或生产任务为载体,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图3-1-4-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每学期均安排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不同课程、内容的工学交替素质和技能训练。第一学期主要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意识培养、训练,入企培训;第二、三学期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相融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职业根本能力课程中表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掌握电子专业根本技能;第四学期的校内学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工程实训实现生产和学习的有机结合;第五、六学期继续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知识学习,并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2)推进“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天津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如天津钢铁、天津钢管、天津地铁、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等,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老员工的退休,对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需求量逐年增长,特别适合开展2+1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2+1订单式〞培养特点。企业提前到学院挑选人才,学生将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入学第一、二年按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实训基地平台进行学习,实现专业学习目标,培养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制造能力的专业根底,并进行适度生产性实训,到达真实生产实践要求;第四学期末,企业 6 到学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订单项选择择;在第五学期结合订单企业生产需要制定岗位方案,确定岗位关键能力,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实施;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执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2+1订单式培养模式〞如图3-1-4-4所示: 2+1订单式培养第一、二年●按照专业公共平台进行工程教学和生产性实训●高等职业素养电子产品制造能力电子产品集成能力电子产品效劳能力(参与人员:专业教师)1、企业到学院:笔试/面试/实践考核2、学生到企业:参观/产品/环境/岗位/制度/开展前景3、签订协议:双向选择,学生考核合格进入企业就业(参与人员:订单企业领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第四学期末到(3)强化校外顶岗实习 校内学习与顶岗实习交替进行,保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100%参加顶岗实习。本专业与天津光电集团、天津三星电子、XX省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相关企业专家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实施细节、保障措施、管理细那么等内容,学校向企业派驻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方案、承担实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