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群体生活状况的对策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085033

大小:25.51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群体 生活 状况 对策 研究
群体生活状况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x区以“暖促〞工程和创立小康社区为载体,在全区全面开展了对困难群众的助医、助学、助残、危房改造、救灾及临时救济和培训就业援助、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等专项救助活动,加大了区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上下保标准,强化“五保〞供养等工作举措,初步改善了我区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为全面掌握我区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全区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对策与工作措施。根据本期副科级干部理论研修班课程安排,课题组深入部门机关和乡镇社区,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进行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根本情况 (一)我区低收入群表达状和产生原因 近几年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开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x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4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低收入群众生活工作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城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农渔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低收入群体还占相当比重。据调查,全区共有低收入342023户5799人,其中城镇有519户202321人,农渔村有2890户4778人,城镇低收入人口占总人口的0.6%,农渔村分别占总户数的4.15%和总人口数的2.63%。经分析,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1、因病因残致贫。一些低收入家庭因自身经济状况不好,有病不就医、小病成大病的事例增多,陷入小病苦自己、大病累全家的困苦中,全区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有1303户占总户数的38.2%,其中农渔村1131户,重大疾病(重大残疾)有711户,经医疗机构鉴定精神病残疾603人(全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2022人左右)。 2、因缺少劳动力致贫。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我区有较多数量的低收入家庭是因缺少劳动力造成的,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老有所养问题得不到全面落实,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没了经济收入来源而导致贫困。据调查,全区低收入家庭年老体弱、孤儿等无劳动能力的有202345户占低收入群体总户数的30.6%。,其中城镇282户,农渔村763户。 3、因子女上学致贫。我区教育费用高,上学负担依然较重,上高中(技校),特别是大学费用更高,据测算,目前供养一名大学生最低费用在4万元以上,这对于城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缺乏5000元、农村缺乏3000元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全区因子女上学而产生贫困的266户,占总户数的7.8%,其中城镇65户,农渔村201户。。 4、因缺少就业致贫。一些低收入家庭也想开展和就业,但缺少开展生产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制约他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不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难度大。全区缺少生产资金的有249户,占低收入家庭的7.3%;要求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的有659户占低收入总户数的19.3%,其中城镇170户、农渔村489户;要求介绍就业或外出打工的有688户占低收入总户数的20.1%。 5、因不愿参加劳动致贫。这类人员人数虽然不多,但因个别对象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吃光用光,如一旦纳入低保、“五保〞或“三无〞供养对象,其不良影响较大,群众意见大。 (二)我区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工作情况 1、初步建立了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从1998年起,我区推行农渔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22年出台了x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法,尤其是20x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假设干意见(试行)的通知(定政发[20x]27号)、关于印发区扶持残疾人实施方法的通知(定政发[20x]40号)、XX市x区新型农渔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方法(试行)(定政发[20x]6号)、XX市x区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实施细那么的通知(定政发[20x]47号)等标准性文件,落实了一系列保障低收入群众根本生活的措施,初步建立了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2、落实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措施。一是提高了低保标准。全区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按“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的要求,扩大城镇和农渔村低保面,不断提上下保标准。到目前,全区纳入低保2713户4211人,2023年来,6次提上下保标准,低保金农村从85元/月.人到170元/月,城镇提高到280元/月.人。二是加强了五保供养工作。全区共有五保对象324人,其中入院供养284人,户院挂钩29人,分散供养11人,集中供养率96.7%,同时,大力改善敬老院根底硬件设施,累计完成敬老院改、扩建15所。三是开展了专项救助工作。助医。20x年我区共安排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对象等贫困群体医疗救助资金98万元。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根底上,全区共有1x5人次得到救助,救助金额20233.7343万元。202223年,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提高到人均6元的标准,共200万元。助学。从2022年开始实施助学制度,对低保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专院校学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或2500元的补助,20x年,对25名低保家庭的子女考上大专院校的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对6名低保边缘家庭子女考上大专院校的每人一次性补助2500元,合计救助金额14万元。救灾及临时救济。对虽不符合五保“三无〞供养和低保条件、因病、因灾、因求学或特发性灾难等意外伤亡影响的困难群体,主要采取了临时救济的方式,以保障受灾的困难群众根本生活,x年,全区发放春夏救济款40万元。危房改造。以实施“暖人心、促开展〞工程为载体,推进农渔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改造对象从低保、五保、残疾人贫困家庭扩大到低保边缘户,四年来,累计完成942户。集中医治重症精神病患者。2022年到20x年全区集中医治精神病患者累计125人(次),通过救助,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和对社会的危害。机关干部结对帮扶。2022年以来,我区建立了机关干部与农渔村低收入家庭结对帮扶机制,按“处级领导一帮一〞、“科级领导二帮一〞、“一般干部三帮一〞进行帮扶,全区累计帮扶困难群众3589户(次),其中20x年结对帮扶困难户1168户;经过帮扶,已累计脱贫191户。此外,还发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各种社会救助、慈善和慰问、献爱心等活动,帮助和解决了一些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 3、增加了公共财政对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投入。这几年,我区以“暖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通过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实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体系,落实新型社区老年人“以奖代补〞政策,对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奖励保障金等措施,财政社会保障方面支出从2022年7680万元增长到20x年1.47亿元(大口径),年平均增长30%。 4、加强了对低收入群体帮扶长效机制的探索。把培训就业作为低收入群体帮扶机制探索的重点和突破口。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农渔民,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的300元补贴,就业困难人员一次性补贴600元。参加紧缺职业(工种)培训的人员,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的800元的补贴。用人单位(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新增岗位新招用农渔村劳动力,并与其在公益性岗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实际工作半年以上,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每人300元的就业补贴,其中就困难人员每人600元。农渔村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行业外),实际经营六个月以上的,凭工商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800元的创业扶持补贴,其中就业困难人员一次性补贴1500元。 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低收入群体脱贫主体意识不强,依赖性大。有较多低收入家庭,其家庭成员属于年老病残人员,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他的也普遍存在就业难问题。在获得政府、社会救助后,在生活上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脱贫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不要白不要〞的不正确观念,有个别低保家庭把“低保〞当“劳保〞,甚至出现个别困难群众见政府送彩电后,还要求为其解决电费和视听费的怪现象。 二是低保制度设计与鼓励就业存在矛盾。目前的低保制度条款在执行过程中不利于调动低收入家庭就业积极性。低保制度规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以家庭人均收入状况为标准确定对象,并采用差额补助形式,最低补助不低于低保标准的40%,即:城市不少于115元、农渔村不少于70元。以低保户三人之家为例,无就业的城镇低保户每月可全额获得840元的补助、农渔村为52023元。有就业的低保户补助额应扣除就业收入,由于低收入家庭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力型工作,工资收入较低,为此,有低保户认为参加劳动反而减少“低保〞收入,还不如在家闲着,产生一些低保对象不愿参加劳动脱贫,也有的为享受低保政策成心隐瞒家庭财产和收入,强行挤入低保行列。据统计,在农渔村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有1484人占28%,通过劳动就业脱贫具有相当潜力。 三是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素质不高,收入来源单一。据统计,在农渔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988人,占总人数的7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7人仅占2%。受劳动力素质的限制,低收入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响慢,就业竞争能力差,致富渠道窄,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模式,“恋土守家〞观念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导致自我开展能力缺乏。全区农渔村低收入农户中,有1416户占总户数55%的低收入家庭仍从事第一产业,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务农和打临工。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我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投入标准较低,享受水平也较低,最高的每月仅为几百元,最低的仅有二、三十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由于大多数被征地农渔民不愿缴纳保费,每个月仅享受由政府发给的生活补助80元/人;城镇低保每人每月28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均低于每年5000元和3000元的低收入标准。另外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门诊报销虽从20x年的2023%提高到今年的15%(2年以上为18%),但仍然偏低,住院补偿率仅为16.53%,水平相对较低。 五是区、乡镇两级财政压力大。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区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开展,投入的政府资金大幅增加,由于市与区特殊的财政管理体制,加上乡镇大多是“吃饭〞财政,因此,区、乡镇两级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三、改善我区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对策措施 (一)科学编制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规划。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开展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按此总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完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落实科学开展观、建设海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将帮扶低收入群众致富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开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整体规划,坚持帮扶规划与社会事业开展、产业开展等规划相衔接,认真分析低收入群体的个体特点,紧紧抓住开展经济、增加收入这一重点。根据各个社区(村)的自然禀赋、区位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规划开展生态农渔业、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产业;并根据低收入群众的自身条件和实际状况,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分类制定规划,引导不同人群按自身条件走开店经商、外出务工、种植养殖等多渠道的致富之路。明确帮扶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科学量化和细化,在与区域总体规划大框架相协调的前提下,根据我区的财力、物力和低收入农渔民的实际状况,合理安排每个年度、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投入、稳步推进。主要规划目标为: 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有重大疾病、重大残疾、精神病重症患者和年老丧失劳动力的低收入家庭要“应保尽保〞。城乡“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到达95%以上,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的60%。提上下保标准,使我地低保标准与我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相适应。到20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