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牧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docx
下载文档

ID:1075066

大小:24.83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牧 工作 座谈 会上 致辞
农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工作成绩 7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对2022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做好下半年各项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46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增长2023.1%;第三产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2亿元,增长26.49%;财政收入完成3.45亿元,增长1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38.2023亿元,增长28.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792023.41元,增长6.39%。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呈现出全面恢复、平稳较快开展的良好势头。 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工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和全市各级涉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一产上水平〞和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开展路子的要求,始终坚持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坚持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的方针,领导精力、工作部署、政策支持、资金投向、工程建设等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全市农牧业经济和农牧民增收保持了良好的开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高出全区增幅4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1451元,增长18.5%,高出全区增幅2.88个百分点。 一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全市总播面积57.8万亩,其中春播面积38.37万亩。种植粮食作物34.4万亩,经济作物11.7万亩,饲草料作物11.7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59.5∶20.2∶20.3,全市粮播面积首次调整到60%以下,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稳步开展,肉类产量到达1.32万吨,奶产量1.45万吨,羊毛产量181吨,山羊绒产量28.63吨。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用柴油补贴,今年安排75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已完成林周、达孜、曲水、城关、堆龙德庆等五县(区)中小型农机具购置,新增农机具2884台(套),新增农机动力3977.97千瓦,春季机播面积到达21.8万亩,占到粮油总播面积的72.7%。 二是积极争取特色农牧业工程资金。涉农部门在做好续建工程的根底上,紧抓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继续把争工程、抓工程、建工程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牧部门向自治区申报2023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工程,申请国家投资1.15亿元已得到批复,比上年增加7500余万元。扶贫农发部门方案争取工程83项,申请财政资金7244万元,其中:扶贫工程75项,申请财政资金3930万元,已批复25项,财政资金1155.6万元;农发工程8项,申请财政资金3314万元,已批复土地治理工程4项,财政资金2968万元。 三是加强农牧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上半年,累计培训农牧民202349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2.5%,其中: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856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3.5%;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93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48.3%。劳务输出工作正由零散型、体力型向组织型、技能型转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累计转移输出农牧民3.91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1.59亿元,其中长期转移输出的17056人,实现收入8004.81万元。 四是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设高标准农田7700亩,修建硬化渠56.53公里,草场改良1.13万亩,科技示范推广1.1万亩,建设标准化棚圈2023.9万平方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量43.93万立方米,新增1处塘坝和4处水池,新增蓄水能力2.1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4万亩。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五是全力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受持续晴热少雨等天气的影响,霜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市财政下拨抗灾资金306万元(含政策性保险费120万元),各县区投入防汛资金(含物资储藏)145万元,各级涉农部门克服各种困难,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翻种、补种2.22万亩,预计可挽回种植业经济损失1548.8万元,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情对农牧业和农牧民增收造成的损失。 今年以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全市农口系统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密不可分。特别是今年年初,史所罕见的旱情灾害对我市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但是,在灾害面前,全市农口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开展了抗旱保产,超前安排了补种复栽,维护了农牧业农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作出了积极的奉献。借此时机,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农口系统的广阔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深刻认识当前形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往年相比,今年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不利因素增多。一是气候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今年入春以来,我市出现三十年未遇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旱灾、霜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旱灾发生面积达13.67万亩,其中重灾面积5.55万亩,牲畜死亡8382头(只、匹),霜冻灾害发生面积3.99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0.39万亩,总受灾面积达18.05万亩,占全市总播面积的31.2%,农牧民增收的难度和压力加大。今年的旱情也进一步说明我市农牧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设施性缺水仍是制约农牧业平稳健康开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农畜产品的产销形势不容乐观。受气候和市场因素影响,今年全区虫草价格回落,特色农畜产品也遇到了市场疲软、需求不旺、销售滞后等窘境,虫草和特色农畜产品产区农牧民收入的增长遇到困难。三是农牧民素质、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引导农牧民多元化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四是农牧科技体系依然薄弱,科技对农牧业的支撑作用较弱。五是随着农牧民收入基数的增高,实现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努力克服,着力改良;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主动出击,积极应对。 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下半年,抓好农牧业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全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这为我们做好下半年的农牧业工作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二是前段时间,中央和自治区的领导和专家、中央经济社会开展调研组等先后深入我市检查“十一五〞规划工程实施情况,就我市“十二五〞规划、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做好我市“三农〞工作作出了具体指示,提出了意见建议,这为我们做好下半年的农牧业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三是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克服了“3·14〞事件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呈现出回暖向好的可喜态势,特别是旅游业的全面恢复,为农牧业开展开辟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四是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农牧业根底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尽管我们遭受了三十年未遇的旱情,但由于持续多年的农牧业根底设施建设,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遭受的灾害只是局部性和短时性的,对全市的农牧业工作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和把握面临的形势,牢牢抓住各种强农机遇,切实放大惠农政策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扎实落实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年初既定的农牧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 三、切实抓好当前工作 农牧业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实现全年农牧业总产值到达14.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300元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确保农牧业总产值增长2023%以上,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的目标,大家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将增收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指标、有担子。当然,这不仅仅是农牧局、扶贫办这些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作奉献,最终表达在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上。如果各方面工作都能让农牧民受益,都能让农牧民的收入提高,那么“三农〞工作的核心目的就实现了。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作物田间管理。一是继续抓好抗旱工作,降低旱情损失。启动农作物备荒救灾种子供应预案,积极采取雨后抢播、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一切有效措施抢种补种改种,力争把地种满、种好,使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根据农作物的苗情和长势,加强以栽培、水肥为中心的中后期田间管理。抓好夏收秋播工作,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强化农机平安生产监管,切实提高农机化水平。要做好良种繁育田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明年种子市场的充足供应。二是切实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指导,根据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动态,抓住最正确防治时期,开展群防群治和科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要进一步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第二,下功夫抓好畜牧业开展。要扎实抓好以黄牛、绵羊改良为主的畜种改良工作,加快鸡鸭、生猪、奶牛养殖,提高畜产品产量。要层层分解落实牲畜出栏任务,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新增牲畜出栏补贴政策,努力提高牲畜出栏率和畜产品商品率。要进一步加强牲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防范,做好畜禽秋季集中免疫工作,确保畜禽应免尽免。要稳固完善当雄、林周两县的草场承包经营工作,扎实推进墨竹工卡、尼木两县的草场承包经营工作。 第三,继续加强防汛抗灾工作。一是要做好农牧业生产的防汛工作。近日来,全市降雨开始增加,大旱之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各级农牧部门要坚决克服因旱而放松防汛工作的麻痹侥幸心理,及早准备,制定农牧业生产防汛预案,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牧业生产的防汛平安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防汛资金,民政部门要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储藏到位,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预报预测预警,努力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要把防抗灾工作贯穿到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防抗灾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防抗灾工作预案,逐层逐级落实防抗灾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防抗灾工作组织、物资、资金、措施、人员落实到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坚决防止冰雹、洪涝、早霜等灾害的威胁,立足大灾之年取得好的收成。要提早安排今冬明春畜牧业防抗灾各项工作,加强饲草料生产、储藏,搞好农牧区特别是当雄地震灾区牲畜暖棚圈建设及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着力推进农牧业工程建设。202223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立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明确了“打牢一个根底,转好两个轮子,搭建一个平台〞的工作思路。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捷径。我们要继续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先投资、优先开发〞的工作思路、“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总要求和“开展--标准--再开展--再标准〞的原那么,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把握开展重点,敢于乘势而为,努力提升我市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层次和效益。要切实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部委办的衔接,狠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投资落实步伐,确保工程早审批、早建设。要切实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及早准备工程材料和设备,及早开展工程建设,及早发挥投资综合效益。要针对当前水泥、木材等建材涨价给农牧民安居、生态沼气入户等工程实施带来较大难度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汇报,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法,确保工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