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建设最终定稿.docx
下载文档

ID:1075058

大小:50.66KB

页数:5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检 机关 司法 公信力 建设 最终 定稿
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建设[最终定稿] 第一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建设为防止不标准司法、随意司法、怠于履行职责的问题,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案件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全程化、信息化水平,XX县区检察院案管办扎实部署自身标准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一、科学有效管理,统筹标准司法。案管办统筹案件的综合管理工作,把案件办理与案件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案件管理机制,提升案件管理能力,加强对办案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切实发挥案管办在司法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个案监督与突出问题整治相结合,实事求是评价办案质量和效果,催促和引导办案工作标准开展。 二、强化内部监督,推进司法公开。坚持把监督制约贯穿于案件管理的全过程,从强化思想教育、完善内控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强化内部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整改落实。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不仅希望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职责,更希望了解和参与检察机关的司法办案活动。检务公开要以案件信息公开为核心,按照依法、全面、及时、标准、便民的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原那么,不公开为例外,以公开促进公正,以透明促进廉洁,着力打造多层次、多角度、全覆盖的案件信息公开平台。 三、运用现代技术,当好参谋助手。案管办将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机关内网、“两微一端〞等平台,大力宣传检察机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新成果,进一步增强决策效劳意识,整合司法办案信息,深化对办案情况的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和与业务部门工作提供依据。 严格标准司法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法制网广州12月19日电记者刘子阳全国检察机关第一次案件管理工作会议18日在广州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会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方向和重点,坚决不移深化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严格标准司法,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曹建明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专门对“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出重要部署,不仅为检察工作创新开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案件管理机制改革是最高检党组为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标准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开公正而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把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置于整个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大局中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更加重视整合检察业务管理职能,优化检察机关职权配置,不断提升案件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全程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曹建明要求,深化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当前要牢牢把握五个重点:一要在依法科学有效管理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依法依程序依职权创新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促进案件办理与案件管理的有机统一,促进案件集中管理与部门管理的有机统一,促进案件集中管理各项职能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要在统筹标准司法上下功夫。案件管理部门统筹案件的综合管理工作,掌握全部司法办案信息,要切实担当起统筹整个司法标准化建设的重任,确保检察机关司法标准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要在组织实施方面发挥作用,把个案监督与突出问题治理结合起来,推动标准司法的制度要求落到实处。要在检查评价方面发挥作用,实事求是评价办案质量和效果,催促和引导办案工作标准开展。 三要在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上下功夫。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严重影响、限制公民权利的司法措施和手段上,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标准司法、随意司法、怠于履行职责的问题,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要切实增强监督的刚性,对检察机关办案部门、人员自身违纪违法行为,要探索建立纠正违法通知和违法办案记录、通报、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切实整改。 四要在推进司法公开上下功夫。各级检察机关要按照依法、全面、及时、标准、便民的要求,坚持公开为原那么、不公开为例外,实现从选择性公开到全面公开、标准公开的转变,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要以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为主平台,加强新媒体公开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公开媒介,着力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全覆盖的案件信息公开网络。 五要在当好参谋助手上下功夫。案件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资源,进一步增强决策效劳意识,进一步整合司法办案信息,坚持和完善集中统计机制,深化对办案情况的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和业务部门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要正确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关系,将人大监督作为司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前行的有力保障和动力。〞全国人大代表、XX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礼和说。 全国人大代表、XX市委书记王桂芬、苏州东南碳制品研发中心技术部经理曹勇代表认为司法公开是接受社会监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大学副校长、食品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金征宇建议检察院在办理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对检察工作的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XX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金长征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特约人员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希望继续畅通代表与检察机关沟通渠道,尤其是畅通代表向检察机关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各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标准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拓展公开渠道,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国32个省级院(除军事检察院外)中,已有20余个省份按照意见要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最高检机关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制度机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高检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接受监督,“公开〞是前提。据记者了解,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检务公开的改革要求,在系统总结近年来检务公开探索与实践的根底上,2023年1月,最高检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检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对如何深入开展检务公开工作作了全面规划部署;6月,办公厅又专门印发高检院机关贯彻落实分工方案,就最高检各内设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如何落实好检务公开工作进行细化和具体分工。 检务公开,公开什么。最高检对检务公开内容进一步作出标准。 “首先,以案件信息公开为核心。明确将检察案件、检察事务、检察队伍三类信息列为检务公开的内容。除依照法律法规和最高检有关规定不应当公开的信息外,各级检察机关均及时案件信息、政务信息和队伍信息向社会公开。〞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2023年8月,案管办牵头制定了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四级共3590家检察院通过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共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2046552件、重要案件信息65695件、法律文书50520234份,受理辩护与代理预约22837件。 网上公开生效法律文书是案件信息公开的重点。最高检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23-2023年工作规划)将生效法律文书上网作为重要改革内容。公诉厅专门下发关于公诉法律文书网上公开情况的通报,确保了公诉法律文书网上公开工作依法、全面、及时、标准推进。刑事申诉检察厅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对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网上公开工作指导的通知,对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网上公开工作进行细化。 各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探索开展刑事案件公开审查、公开听证等检务公开方式。据记者了解,刑事申诉检察厅研究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并于2023年9月8日首次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咨询委员和人民监督员到最高检机关参加对一起杀人案件的公开听证活动。控告检察厅修订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法规政策研究室制定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试行)和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 接受监督,不断深化检务公开。2023年9月,政治部研究出台了政治部政务公开规定,对相关检察政务信息和队伍信息的公开工作作了规定。 据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各地检察机关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检务公开渠道。 首先,不断完善检务公开的传统方式。各级检察机关坚持和完善检察门户网站、报纸、检察开放日、代表委员 报等长期以来检务公开的主要平台和有效渠道。要求各地检察机关于11月至12月间,围绕“标准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主题,任选一天时间,统一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控告检察厅新建人民来访接待室,改造扩充1232023举报效劳平台,并于6月25日开展了代表委员“走进1232023〞主题开放日活动。许多省份检察机关积极对门户网站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功能模块,更新网站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公开要求和群众需求。 此外,积极搭建检务公开新平台,2023年4月以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25次,全国检察机关同步上线运行“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构建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法律文书网上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四大平台。上海、江苏、贵州等省检察机关整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1232023民生效劳热线、接受控告举报申诉、律师接待、视频接访、公开听证等多项职能,大力推进网上网下“检察为民效劳中心〞建设。 同时,大力拓展检务公开的渠道。各级检察机关积极适应“互联网+〞的新思维,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检务〞的检务公开新模式,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最高检“两微一端〞共发布信息5万余条,粉丝数量达320232万。所有省级检察院均已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山东、湖北、四川、云南四省份实现三级检察机关“两微一端〞全覆盖。 强化检务公开离不开制度保障。最高检要求各地检察机关要建立健全公开信息审核把关机制、风险评估及处置机制、民意收集转化机制和检务公开救济机制等四项机制,从制度上为检务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检务公开的设想 (一)确立开放型的工作模式 1.以涉及民生与和谐的内容为重点,不断细化、完善检务公开内容 涉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事项,不流于形式,告知内容的同时,进行解释,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针对百姓关注的问题,如对惩罚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的情况全面公开。如将受理举报的统计数字分类按月公开,并将举报案件的查处结果,移送案件数量进行公布等。这样既有利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针对易生腐败的环节,深化检务公开的内容,讲求实效。将检察机关的立案情况以及是否在办案期限内完成侦查、审查起诉活动以及是否有超期羁押情况的数字予以公开。只有将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工作,实际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予以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才能使检务公开制度充满活力,真正起到社会监督的目的。 2.不断标准检务公开工作制度 (1)标准权利告知、法制宣传等现有的检务公开制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如把需要告知的权利义务内容以文字而非口头形式告知案件当事人,将检务公开宣传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有方案、有深度地进行等。 (2)建立与党委、政府信息获取机制,及时了解阶段性工作重点及法律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检务公开,确保检察工作始终围绕区域开展的大局开展。 (3)尝试构建司法公开的大格局,建立与基层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的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包括检务公开在内的司法公开工作。 (4)建立与村官、社区工作者的沟通机制,选任他们担当检务公开的社会联络员、宣传员,由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察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 3.不断拓宽检务公开宣传渠道 拓宽检务公开宣传渠道,就要在坚持传统方式的根底上不断开掘新形式进行检察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