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贯彻赴外地培训考察汇报.docx
下载文档

ID:1060176

大小:22.20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贯彻 外地 培训 考察 汇报
贯彻赴外地培训考察汇报 月中旬,县委组织部组织我县四十余名干部组XX县区学习贯彻科学开展观专题研讨班,前往一地党校学习培训,同时考察了新农村建设及其它城市经济开展情况。经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与兴旺地区的巨大差距,切实增强了加快经济开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将这次学习考察心得报告如下: 一、一地区经济开展印象 一地市地处于的中心,总面积为478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20239.26平方公里),人口447万,下辖、二市和7个区。一地区历史悠久,距今已3000多年。发祥地,也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源地,还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更是区域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城市。 该市年gdp超过2022亿元,年超过3000亿元,到达3300.59亿元,年到达3858亿元(其中财政收入706.9亿元),年上半年gdp总值2148亿元,财政收入476亿元;五年来,一地区的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2023强,增速保持15%以上的较快增长,年上半年继续保持15.4%的增速。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到达517.35亿元,年均增长26.7%。年一地区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到达7392美元。 现在一地区市正按照该市“十一、五〞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五个中心〞(即: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全力打造“五个名城〞(即: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他们正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技兴旺、环境优雅、社会文明、和谐宜人的新一地区、为兑现“一地区是个好地方〞的诺言而奋斗。 二、一地区市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一)力求创新,狠抓机遇,突出开展 一地区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开展就是硬道理〞,强化“工程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树立了以开展凝聚人心,以开展论英雄的观念,实现了跨越式开展。他们在开展过程中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抓住国有银行信贷宽松的契机,大做“借钱〞建设的文章,完成了民企规模扩张和根底设施建设,打牢了开展的坚实根底;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之后,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机,大做“卖厂〞改制文章,把一些前景好的乡镇企业纷纷挂靠世界和国内的大企业、大公司,使之成为世界名企的加工厂,在顺利完成企业改制的同时培育出了像红豆服饰、隆力奇化工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第三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展土地储藏,大做“圈地〞文章,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同时对市中心企业实施“离城进园,土地批租〞,为大开展赢得了空间。正是由于他们超前抓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二)发挥优势,大力开展民营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地区市紧紧抓住靠近经济兴旺的大上海、外连大都市经济圈黄金地带,凭借其自身地理优势、信息优势、劳动力优势和资本优势的优势,率先开展机制灵活、产权明晰的乡镇企业,创立了闻名全国的“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产业集团。 一地区作为乡镇工业的发源地,其乡镇工业实行的是“模式〞,主要特征是“三为主一共同〞,即:农村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为主,所有制以集体经济为主,实现共同富裕。之后,一地区市又对乡镇工业大刀阔斧地实行了改制,有力地解放和开展了生产力。年,该市乡镇工业营业收入到达5189.78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2300亿元,到达1111.35亿元;利税总额到达350.33亿元,经济总量和开展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据统计,年,该市全市乡镇企业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579家,其中超2023亿元的企业有53家,超30亿元的企业有17家,超50亿元的企业有2023家,超20230亿元的企业有5家,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集团成为全市乡镇企业开展的“领头羊〞。人均收入8000美元,比年增长了300多倍,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在开展个体私营经济中,一地区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制定了“放心、放胆、放宽、放活、放大〞的“五放〞方针,并制定了42条具体政策。二是去除歧视,实行“三位一体〞,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城市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不管企业大小,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三是招商引资,吸纳开展。四是建好载体,促进开展。五是积极引导,做大做活。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一地区市把开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培植力度。为了应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一地区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努力探索以特取胜的道路,建立了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锡山大米、阳山水蜜桃、太湖边无公害蔬菜〞等6大特色农业经济区。为了产销畅通,一地区市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公司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同时,探索实施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度。 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是采取了“三集中〞方针,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仅—年,全市有11.39万户、36.76万人由农村走向城镇、走进乡镇企业中。二是扩张中心城市,仅年,就有13个乡镇主动并入中心城市。三是合乡并镇,由原来48个乡镇减少到21个乡镇,由原来的36个乡镇减少到21个乡镇,由于减少了乡镇,相应减少了一大批乡镇干部,既减少了浪费,又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招商引资力度大,经济外向度高。 一地区市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和产业重点向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引进外资步伐。近年来,一地区市把优化开展环境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把效劳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把为企业提供最好的创业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面向国内外争工程、争人才、争开展空间、争资源,同时,把园区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创造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目前,全市已形成了3个国家级、9个省级、19个市级经济园区。目前,全市在“十五〞期间累积引进超亿美元的工程48个,到位外资超过115亿美元。年,全市完成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工程33个,效劳业利用外资6.24亿美元,全球500强有173家在一地区投资,新办138家企业,对外贸易293亿美元,其中超亿美元的企业66家,对外投资1.1亿美元。年上半年到位外资19.95亿美元,超3000万的工程二十二个,工程单体规模达8692万美元。 (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一地区乃至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开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气氛,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开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一地区市为了招揽人才,承诺为创业人才提供300万元的创业资金,据授课老师讲,一地区市正在推行“530〞方案,即方案在“十一、五〞期间,用5年时间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引进海归人才千名以上。目前,全市有各类人才36.1万,且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一地区的两院院士有7人,国家级专家有15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600人,每万人中拥有人才800人,位居江苏全省前列。 三、一地区之行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一地区之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地区工业园区起点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招商引资力度大、投资环境引力强、人才储藏雄厚。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加快开展还面临着一些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缺乏。我县地属西部老少边穷山区,创立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照拟大;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开展的外界推力相比缺乏;全县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我县仅有的武溪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招商渠道不宽。四是效劳环境不够优化,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效劳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工业企业大多是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开展相对缺乏。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等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差距。 当然,一地区市农村的开展变化是我感触最深的,看一地区,谋,我县的“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开展方略是符合县情民意的,但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认为,我县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应该做到: 首先,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开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根底。一是依托现有的椪柑、辣椒、烤烟等产业生产根底,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二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开展加工型农业。三是大力开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通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激发群众的生产热情。四是竭力开拓市场,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打造“氧吧之都〞,加快旅游XX县区促农增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盘瓠文化,提高知名度,同时以“双创〞为契机,建好新城,要突出特色,独树一帜。五是大力开展私营企业,开展个体经济。 其次,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设。要针对全县农村公共根底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与农村经济开展水平极不协调的现状,多方筹措,有效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电力、林业、能源等工程资金,加快以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和兴建村民活动室以及改水改厕建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标准化建设。 再次,要培育新型农民,树立农村新风气,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乡村也充分利用各种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要对农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培训,大力引导农村群众学用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另外,要着重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我县应结合农村党员正在推行的“四联责任岗〞,激发广阔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班子中去,将农村党支部建设称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要力求做到所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富民享,有难官当〞。 此次一地区之行,我们深受触动,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但是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县30万人民的共同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我们的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