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ocx
下载文档

ID:1056122

大小:21.3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坚定不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坚决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开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关键词:国情;富强之路;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1—0022—02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开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开展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剧,马克思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者同样不可防止。到了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点就是垄断资本的输出,对弱小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掠夺殖民地。列宁曾经锋利地指出:垄断就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对象,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被破坏,但没有完全被破坏,中国被列强瓜分,但没有完全被瓜分。民族资产阶级被压抑,没有自由开展的空间,形不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容量,不能占领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没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究竟该走哪条路,才能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付出了艰辛地努力。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治夷〞到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从谭嗣同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所选择的路都没有走通,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的路在中国走不通,不是人民不容许,而是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不容许。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目的就是掠夺生产资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占领中国市场,绝对不允许中国开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说,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俄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发动了1917年10月社会主义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开展道路。中国和俄国的国情差不多,都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李大钊等一大批觉悟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2年在党的二大上,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党的最低纲领中,“党要带着无产阶级和劳苦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渐次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国情相结合,带着劳苦群众,将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当作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这条道路终于走通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多少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祝福,这是人民的愿望,是国情的选择,是历史开展的必然。 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富强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失去在华利益后,对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竭力地阻挠和反对,在政治上歧视,在经济上封锁,在军事上威胁。新中国诞生不到一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就封锁了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发动了侵朝战争,妄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路上,列强的侵略和瓜分,连年的战争破坏,此时的中国已是千疮百孔。蒋介石在退守大陆时,曾断言共产党虽然取得政权,但共产党解决不了四亿五千万人的吃饭问题。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不怕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扫清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障碍。从1953年到1956年,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根底的经济制度,确立了以公有制为根底的生产关系,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引领各行各业真正全面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在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同时,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按照“自力更生,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实施了第一个五年方案,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一五方案〞的各项指标。 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明确现成的答案,我们只能以苏联为借鉴。但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其弊端,以中国的实际国情是不能完全照搬苏联模式的,也正因为如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6年到1966年,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入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取得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可喜成就。工业捷报频传,农业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等。对于这十年的工作,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缺乏和失误,由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缺乏,有急于求成开展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这样就有了 “人民公社扩大化〞的错误。坚持 “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我们的各项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上述错误和挫折,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应负主要责任。但是我们不能用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来否认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业绩,更不能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优异成绩,来否认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珍贵经验的根底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开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根底。〞 三、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怎么走,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人们心中也都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达在哪里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怎么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成为新时期中国开展的主旋律。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一个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开展生产力,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开展不快也不是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党的根本路线至少要管一百年,要扭住不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前进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风浪和阻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国内和国际出现了复杂的政治局面,首先从国内看,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北京局部高校学生爆发了动乱,打出中国应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招牌,实际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偏离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其次从国际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严重挑战,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困惑。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开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工作得失。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状况下,中国的GDP年均增长8%,不但创造了社会主义开展史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开展史上的奇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注意开展的目的为了谁,靠谁去开展,怎样去开展。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新的内容和含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战胜了 “非典〞,取消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的农业税,战胜了百年未遇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功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北京夏季奥运会,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六十年我们走了“之〞字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尽管在前进中有时跌倒了,有时摔疼了,但是跌倒了爬起来,摔疼了更清醒。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往前行进,而且走得更快了,这条道路昨天救过中国,今天开展了中国,明天也必将使中国走向更加辉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