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业委员会农业农村工作总结3篇.docx
下载文档

ID:1017410

大小:19.49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 委员会 农村工作 总结
农业委员会农业农村工作总结3篇 农业委员会农业农村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农委XX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农委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各工程标任务整体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现就我县上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粮食生产形势看好。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2.8万亩,薯类4.5万亩。实施玉米丰产方工程,推广地膜覆盖面积到达6.2万亩。目前,全县农作物长势良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6995万公斤。   2、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我县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主要收入渠道为特色种植、养殖、劳务和效劳性收入。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到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4%。   3、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县政府出台了12项惠民政策,对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马铃薯、食用菌、合作示范社、“三品〞认证、农村吊炕等农业产业工程予以扶持。截止6月底,县财政直接扶持资金累计到达3100余万元。16个农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4亿元,20个设施农业工程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   4、设施农业建设成效凸显。全县设施蔬菜面积5000亩,其中蔬菜面积4500亩、食用菌白灵菇面积500亩;健康畜牧养殖“双千〞工程工程推进较快,10个标准化养殖工程正在实施,建设标准化圈舍5.8万平方米。   5、“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效果突出。今年县政府确定马铃薯为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全县种植脱毒马铃薯4.5万亩,其中一级种薯5000亩,商品薯4万亩,县财政直接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种薯补贴。全县42个村到达“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   6、“513〞工程效益显著。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生产规模扩大,带动性强,与农户签订定单合同3500余份,签订贸易合同10份,签约金额1.63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到达2.47亿元。   7、农产品质量平安有效开展。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9起,罚没款7460元;二是积极开展“三品〞认证申报工作;三是农产品质量平安检验检测站工程已完成申报评审工作,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化验工作扎实开展。   二、主要工作特色及亮点   1、八大特色产业板块规模开展。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优势,今年规划建设了八大特色农业板块,即:建设了12.8万亩优质玉米高产创立田、4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15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 5000亩蔬菜生产基地、2023亩苗木共卉种植基地、1万亩干水果经济林生产基地、1.2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和500个规模养殖基地。   2、生态庄园经济建设开局良好。庄园经济是我县今年农业产业开展的亮点工程之一,县四套班子领导带着各乡镇书记、企业老板、涉农部门赴XX县参观学习。制定出台了XX县开展庄园经济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规划建设100个生态庄园,今年重点打造20个精品庄园,由煤焦企业主体开发建设。目前,各庄园经济建设已开工上马。   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建续建了七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沁河缘农林牧园区,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生产的瓜果蔬菜现已上市;昶苑生态农业园区,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 3000平米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及别墅、休闲会所根底建设;南石农林牧生态园区,投资270万元完成7000米主管道铺设,栽植苗木300万株;新宜生态农特产品仓储加工物流生态园区,投资640万元,新建了农产品展厅和加工中心;箭杆益佳养殖园区,完成投资650万元,目前场区主体建设已完工;法中食用菌白灵菇种植园区,投资1000万元建设食用菌加工生产线、展厅、40座大棚;官滩草莓种植园区,投资500万元,新建了86座草莓移动大棚。   4、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创新。县政府与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联合组建了沁源工作站,聘请国内外7名专家为沁源现代农业开展科技参谋,筹备建设食用菌、马铃薯种薯繁育、草莓种植3个博士工作站。   5、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生机勃发。县政府投资50余万元,开设了农村青年现代农业专修班,学制一年,毕业后返村带头创业,并作为农村干部后备力量。   三、存在问题   纵观前半年我县农业生产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工程开展不平衡,融资渠道不畅,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效劳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管理。为确保农业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村一品〞、园区建设、庄园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农业工程实施方法和考核意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2、实行干部下乡住村包扶机制,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企业实行包村、包工程制度,创优农业开展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推开工作落实。   3、组建农业产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特点,组建了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蔬菜、野猪养殖五大协会,架设了政府、企业、农户沟通的桥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一条龙效劳,保障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效劳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11期3000余人次,其中农村科技带头人、“阳光工程〞、“雨露方案〞大型培训,每期到达30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务农务工本领。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要加大农业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力度,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催促检查,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工程融资问题,确保工程按期完成;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平安体系建设,着力搞好农产品检验检测、“三品〞认证、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三是要抓好法制教育和技术技能提高,积极参加市农委组织的法制比赛、技术比武活动;四是要扎实推进农业龙头企业“513〞工程进度,提高生产运行效率,保证完成市定指标;五是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保障农作物生长平安。 农业委员会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  一、坚持科学开展,狠抓造林绿化   全县春季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展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各项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4761亩,任务完成率100%,其中两山造林工程13161亩,两林富民工程3600亩,两区增绿工程8000亩;完成园林村建设26个。工程特点主要为:一是以通道、河流为主线,构建“两网〞绿色走廊。完成汾屯线南段、南XX县道路绿化提档30公里,沁河主干流河道滩涂绿化 20公里,重点在交口乡正中村、沁河镇丁家湾村、中峪乡龙头村建设沁河滩速生丰产林2023亩;二是以县城辐射乡村,推进城乡“两山〞绿化。实施县城东西两山绿化2023亩,人工乔木林4700亩,封山育林7000亩,稳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1461亩,矿区绿化4000亩,中央补贴造林2023亩;三是以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连翘、沙棘等乡土特色经济林为重点,依托生态庄园,认真落实“一企绿一山、一企帮一村、一企办一园〞的煤炭反哺林业政策措施,加快“两林〞富民工程。分区域完成干果经济林和乡土特色经济林建设3600亩。仅沁新公司投资350万元,扶持贤友村经济林1000亩。四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亮点,对交通沿线重点村庄实施全面增绿。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李元镇马森村、贤友村,沁河镇四元村等生态示范村26个;五是以全民义务植树为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全县建设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基地1900亩;六是以保障苗木供应为起点,积极开展规模化、乡土化苗木产业。以沁河苑生态园、沁新绿泽苑和XX县南石农林牧综合开展为重点建设规模化苗木生产基地3个,全县完成优质苗木基地5000亩。   (二)重点工程(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一是于5月中旬,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核查验收组重点对我县2023年度退耕地生态林进行了阶段核查验收,对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于6月上旬,省林业厅林权制度改革验收小组一行四人,对我县林改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在对我县三个乡镇,九个行政村进行紧张的外业复勘,资料查阅,系统验收后,验收组对我县的林改工作进行了打分、评级,我县以总分98分,等级为“优〞的成绩通过了此次验收;三是于6月中旬,省林业厅设计院对我县林地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验收组对我县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村地边界落实、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及方案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二、立足依法治林,发挥职能作用   林业局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担负着植树造林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以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多种业务职能。今春以来,我们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抓紧抓好森林防火、防虫、防盗工作,重拳出击,强化管理。   (一)强化防火举措,确保森林平安   去冬今春,防火形势异常严峻,林业局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排查隐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日常值班,确保了全县前半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一是高位推动,落实责任。从3月27日至4月 10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2周的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活动,严格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隐患排查周期间,要求县直各包乡包村单位坚持吃住在一线,乡村督查组全天进行督查; “两办〞和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县直各包保单位、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各行政村、各自然村进行明察暗访,对包村驻点应付差事、隐患整改敷衍塞责、防火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不留情面。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气氛。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进入防火特险期,全县共印发带有防火虎威威标识的森林防火宣传材料4000份、防火彩旗3000面、防火围裙20230个、防火扑克20230副;在每个重点林区村刷新护林防火宣传标语1000余条;宣传车经常深入山庄窝铺宣传防火要求,签定防火公约;沁源电视台频繁播放森林防火标语,使森林防火知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大督查,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督查,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乡包片督查,县防火办成员划分森林防火督查责任区,通过三种督查形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森林防火、人人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社会气氛。   三是严查重罚,杜绝火源。清明、五一期间,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式,全县各森林防火检查站、了望台工作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严查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的发生;县防火办坚持发送防火短信,及时发布火险等级预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高度戒备,狠抓防范,并逐乡逐村落实了干部包村联系督察制度,严防死守;落实了对重点高危人群的防范监控。对全县1500名牛羊工统一发放了统一服装;同时对野外火源管理不力的乡镇启动了事前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特险期间因上坟烧纸引发火情的、野外用火造成险患的及时处理,先后共行政拘留14人,做到惩罚一个,警示一片,稳定一方。   四是抓好队伍,加大投入。县林业局积极申请县财政投入充实森林消防专业队装备建设,并为各乡镇及时更换对讲机,为乡镇、村级半专业队伍发放铁锹等工具,为专职护林员发放巡查服,切实把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森防目的。   (二)强化检疫监测,推行生物预防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火灾,我们历来重视,局森防站测报中心和三个测报点坚持常年监测记录,发现虫情及时防治。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我们还将森防工作同天保工作结合起来,要求托管户把观察病虫害也列入了托管户的巡山内容,做到“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虫〞一旦发现虫情,及时报告,根本上形成了县、乡、村一线;站、点、人一体的群防群治格局,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力量根底。同时,在重点预防区出入口、重点工程领域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