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成人教育年度工作总结.docx
下载文档

ID:1009878

大小:20.89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成人教育 年度工作 总结
市成人教育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积极贯彻落实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加强内涵、提高质量、抓好对接、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和年初的工作部署,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建设,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开展势头。2023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30.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八年稳定在95%以上。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下,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等18个厅局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委的关心和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推动下,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为江西职业教育开展增添了一支新的力量。二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出台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启动了中高职对接培养试点工作,21所高职院校、55所中职学校参加了首批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中职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免试就读省内单招高职院校制度。三是推动人事制度改革,配合厅人事处开展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调研,推动省人社厅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评审条件。 二、标准办学行为,大力提升中职学校水平。一是明确学校招生资格条件。印发关于汇总2023年具备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全面梳理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及时淘汰不具备招生资质的职业学校。二是强化中职学校学籍管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学籍管理责任制度,加强校外教学点(班)的设置管理,切实标准各类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明确学籍管理要做到六个“严禁〞。三是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按照就业导向、突出特色、分级管理、适时调整的原那么,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三、夯实中职学校开展根底,着力推进达标学校能力建设。一是启动了达标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制定了全省中职学校达标建设规划,出台了XX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根本标准(试行)。按照“一县一校〞的要求,以国家改革开展示范中职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为根底,积极整合、调整职业教育资源,方案用3年时间,建设200所达标中职学校。二是将达标中职学校建设纳入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利用督政的有力手段,催促县(市、区)政府履行开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强力推进达标中职学校建设。三是安排了达标学校建设专项资金。2023年,省财政安排了1.5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第一批通过达标审核确认的44所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利用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市、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大达标中职学校建设步伐。四是继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根底能力二期工程建设。协同省发改委制定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根底能力二期工程建设规划,2023年争取中央资金1.8亿元,将全省18所中职学校纳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中等职业学校根底能力建设(二期)建设,每校202300万元根底能力建设资金。五是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开展示范校建设,首批8所学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六是抓好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国家改革开展示范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设以及精品专业建设等措施,全省8所国家改革开展示范中职学校建设了31个重点专业,11个特色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还有23所学校已经立项建设。省财政投入3125万元重点支持2023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或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二等奖以上学校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的65所学校实施65个省级精品专业建设,每校安排48万元。 四、认真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努力打造以赛促教平台。一是认真组织开展XX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十届技能竞赛节活动。本届赛事赛项设置更加贴近产业实际,行业企业参与更加广泛深入,办赛形式更加灵活开放,大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今年共有1642人参加18大类76个单项的省级决赛,“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机制业已形成。二是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省中职代表队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2项,在获奖层次和数量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同期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我省参展作品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1项,创我省参加展洽会以来最好成绩。 五、实施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标准“双师型〞教师建设标准。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为重点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方案。省财政投入300万元,依托高等院校对202300名中职教师进行为期1个月、31名校长进行为期3个月的省级培训;积极选派32023名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12名教师赴德国学习专业教学法和专业技能、43名校长参加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班或高级研修班赴德国进修、1名校长参加教育部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方案。二是实施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制度。组织119名教师深入思创数码科技、联创电子、泰豪动漫等9家大型企业锻炼。三是畅通“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省财政投入900万元,大力实施“特聘兼职教师〞工程,资助169所中职学校聘请600名行业企业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四是出台关于印发的通知,标准“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同时启动了XX省第二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982名教师通过认定。 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强化师生德育能力建设。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认真组织开展了优秀班主任评选。二是举办了全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培训班,邀请了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专家为全省11个设区市教育体育局德育工作负责同志、20230多所中职学校近270名教师代表授课。三是通过活动育人,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素质。认真组织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第五届XX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竞赛分征文类、职业生涯规划类、摄影和微电影类、动漫设计类、展演类5大类13项进行,收到作品2143件,“校校有组织,班班搞竞赛,学生皆参与〞的局面逐步形成。同时,推荐了120份优秀作品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023项,优秀奖62项,杰出指导教师奖6人、优秀指导教师奖24人。四是认真开展了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七、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开展。一是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专业建设。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瓷工艺、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赣南采茶戏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全国仅有20230个专业入选。二是出台了XX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方法,标准XX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课题质量和研究水平。三是组织了XX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和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工作,2023年度共立项重点课题25项、一般课题20236项。四是指导成立了XX省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艺术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了职业教育研究高层论坛,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力量,推动我省教育教学改革。 八、推进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召开第一次中职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会,对全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发动部署。二是启动了“云立方〞学习空间建设,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目前在XX省水利水电学校、XX省化学工业学校、渝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程学校试点。三是认真组织了“云立方〞杯信息化教学比赛。全省近400名教师参加省级决赛,推荐7名教师入围教育部“凤凰创壹杯〞信息化教学全国总决赛,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四是完善了教师应用平台建设。以全国教职工采集数据为根底,整合教师培训管理、各类竞赛、“双师型〞教师认定、课题申报等功能,实现了信息终身有效、动态更新维护、一键申请功能,为科学制定政策、明确教师培养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九、努力加强少数民族内地中职班管理。一是办好内地中职班的培养工作。2023年,全省9所职业学校承接了新疆、西藏2800余人的中职学生培养任务。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成立了内地中职班教育教学管理协作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为民族班的培养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毕业生对口就业扶助扶持工作小组,协调解决内地中职班毕业生就业工作,202223年内地西藏班回藏就业率达80%,受到教育部、xx区政府的高度评价。四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爱、严、细〞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内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进了民族团结。 十、加快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统筹管理的职能,引导全社会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推动各部门加大继续教育投入,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相结合、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的方式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开展。目前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xx市东湖、xx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xx市xx区、xx市xx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个(鹰潭、宜春、新余、萍乡各一个),其他设区市也在逐步推广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加大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方法,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推动社区教育的开展,积极吸取社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机关干部和有一定特长的居民投身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初步建立了一支兼职和志愿者为主体、适应社区教育工作需要、富有特色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立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退伍士兵培养工作〞等任务,教育部门积极主动会同农业、财政、劳动保障、科技、建设、民政、扶贫和科协等部门,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万人、退伍士兵2万人的培养任务。职业学校采取订单、定点、定向的形式,开展家政效劳、餐饮、缝纫、电子、建筑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充分利用XX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这个平台,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和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创新了农业产业化班、农村专业人才精品班、远程教学班、农村实用技术短训班等多种继续教育模式,开拓了“学校+部门+学员〞、“学校+农技协+学员〞、“学校+基地+学员〞、“学校+企业+学员〞等多形式继续教育渠道,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农村科技致富能手。8月13日--14日,由省教育厅、省农函大组织,与余江、奉新两县农函大共同承办的xx市樟坪畲族乡农村党员(农函大学员)农业科技异地培训班顺利举行,当地近500名群众参加培训,重点培训葡萄种植技术、农村村务管理、毛竹精深加工等技术知识。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