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蜗牛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教案

栏目:合同范文发布:2025-02-05浏览:1收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第二篇: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第七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ěnɡ

lüè

biàn

lùn

xìn

fènɡ

dǎn

wànɡ

wéi

wéi

bèi

shuān

zhù

tuō

zhù

qīnɡ

chè

jiàn

jiě

shì

xuān

ɡù

zhí

shǎnɡ

xīn

yuè

bànɡ

chènɡ

ɡǎnɡ

kǒu

chá

ɡǒu

le

xiù

huā

hūn

dònɡ

rónɡ

wéi

chǎnɡ

huī

mínɡ

miào

quán

shén

ɡuàn

zhù

ɡānɡ

xìn

xīn

shí

huò

jiě

lónɡ

rén

xiānɡ

pèn

pèn

tài

duān

zhu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傍()

格()

巷()

澈()

罢()

磅()

略()

港()

撤()

摆()

辩()

违()

微()

笼()

全()

辨()

围()

徽()

聋()

拴()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心()志

()()不移

坚韧()()

第七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ěnɡ

lüè

biàn

lùn

xìn

fènɡ

dǎn

wànɡ

wéi

wéi

bèi

shuān

zhù

tuō

zhù

qīnɡ

chè

jiàn

jiě

shì

xuān

ɡù

zhí

shǎnɡ

xīn

yuè

bànɡ

chènɡ

ɡǎnɡ

kǒu

chá

ɡǒu

le

xiù

huā

hūn

dònɡ

rónɡ

wéi

chǎnɡ

huī

mínɡ

miào

quán

shén

ɡuàn

zhù

ɡānɡ

xìn

xīn

shí

huò

jiě

lónɡ

rén

xiānɡ

pèn

pèn

tài

duān

zhu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傍()

格()

巷()

澈()

罢()

磅()

略()

港()

撤()

摆()

辩()

违()

微()

笼()

全()

辨()

围()

徽()

聋()

拴()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心()志

()()不移

坚韧()()自()不()

全力()()

()()无为

半()而()

集腋()()

无坚()()

寸()尺()

聚()成()

知()而()

有()无()

一曝()()

鹏程()()

()地微笑

()地工作

()地邀请

()地站着

()地画画

()地议论

()的土地

()的年轻人

()的菜园

()的女像

()的感触

()的身材

四、填空。

1、他有时,把金鱼,像

;有时,很快地,仿佛。

2亚里士多德说错的是,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的试验是,结果是。

五、下面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用序号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强调

②特殊的含义

③特定的称谓

④讽刺或否定

⑤直接引用

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3、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5、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6、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7、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自()不()

全力()()

()()无为

半()而()

集腋()()

无坚()()

寸()尺()

聚()成()

知()而()

有()无()

一曝()()

鹏程()()

()地微笑

()地工作

()地邀请

()地站着

()地画画

()地议论

()的土地

()的年轻人

()的菜园

()的女像

()的感触

()的身材

四、填空。

1、他有时,把金鱼,像

;有时,很快地,仿佛。

2亚里士多德说错的是,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的试验是,结果是。

五、下面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用序号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强调

②特殊的含义

③特定的称谓

④讽刺或否定

⑤直接引用

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3、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5、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6、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7、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其中包括“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语文园地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1个字,注意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4、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5、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1个字,注意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时安排:

《玲玲的画》

2课时

《蜜蜂引路》

2课时

《寓言两则》

2课时

《丑小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学要注意的是“不要拔高人文要求。”学生毕竟还只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传递的精神,也许只能领会到其中的一点点,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只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知道有那么一个道理就行了,用不着过于拔高人文要求。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知道今后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2、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

三、品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二)品读课文

1、用电脑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教师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小组合作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汇报交流

6、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巩固延伸: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指导写字: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巩固延伸: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4、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5、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新认识的生字。

3、标出自然段。

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读一遍课文。

2、指名分节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课件出示词语。利用多种方法认识。

游戏读、分组读、比赛读。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三、品读领悟:

1、再读课文,根据下列问题感悟课文内容。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却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①“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②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2、自读交流(1)小组交流(2)路线图展示

师板书:路边→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3)总结全文: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3、看图对话朗读(1)自愿介绍图意(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3)对话朗读擂台赛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5、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四、巩固延伸: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读课文

2、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惊讶 谈天 派人 引路 列宁 蜜蜂 敲门 附近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在蜜蜂的引导下看什么呢?首先来写字

二、指导写字:

1、读田字格中的字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的特点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讶 谈 派 引 列 蜂”均为左短右长,“引 列”左宽右窄,其余字左窄右宽。“敲”左右差别不大。

4、指导书写。

“派”字右面不要写成瓜,要观察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要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易短;“谈”字右边炎字注意上边火的捺变为点,“敲”的右边不要写成支。“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一竖不要靠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

5、学生书写其他字。

6、反馈书写情况,对问题集中的字进行指导。

7、学生修改再写。

三、巩固练习:

1、扩词:引()()()谈()()()

2、同音字组词

近()

蜂()

进()

峰()

3、选字填空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中有许多()蜂在采()。

往常

常常

经常

时常

平常(1)放学后,他()到操场上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3)爸爸清晨锻炼身体,()都是进行慢跑,但最近()打太极拳。

(4)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4、词语积累

五谷丰登

登峰造极

极目四望

望穿秋水

莫名其妙

爱莫能助

高深莫测

斯文

附加

附带

附和

气派

帮派

正派

谈吐

谈论

谈心

谈笑

风生

派头

水落石出

出人头地

地久天长

长话短说

四、课堂总结: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一个种田的人想出了一个让禾苗长得快的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他的禾苗全枯死了。)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四、巩固延伸: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2、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3、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4、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识字: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能令我们明白什么,好吗?

2、(板书:守株待兔)谁能读准这个题目(提示:株是翘舌音)

3、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就题目质疑)除了这些疑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就内容质疑)(老师相机板书:谁?为什么?结果?)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内容

为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注意首先,我们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自由朗读,老师贴三个生字“窜、撞、锄”)

二、合作交流:

1、谁能读准这三个生字?你读得真准,请你告诉我们,要读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齐读)

2、读准了字的发音,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板书:读)(请三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后评议)

3、为了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疑问,我们在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板书:想),找找问题的答案。(自学课文)

4、把读懂的问题告诉小组的同学,还可以说说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组学习)

5、通过小组学习,你们小组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说)(老师相机贴出种田人`树桩和兔子,让学生明白树桩是什么,以及寓言的大概内容)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这则寓言说的是一位种田人为了等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而每天守在树桩旁边。现在,你们还有疑问吗?

三、品读领悟:

1、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他在想:兔子啊!赶快来吧!”

2、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实现?(学生回答:因为兔子不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了)

那么,上次兔子撞死的事是一次——(学生回答:意外,偶然)

3、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那次是一次意外?(自由读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是一次意外?(学生汇报,老师点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指导朗读)这是一件多么奇怪,又令人感到意外的事呀!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吗?(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范读,齐读)、种田人知道野兔是偶然撞死的吗?从哪看出他不知道?(自由读二、三段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你从哪个词看出种田人不知道那是一次偶然的事?

(指导朗读)这个种田人拾到一只还不够,还要“每天”“整天”坐在树桩等待,看来他的确认为兔子还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真是个又愚蠢、又贪心的人啊!你们认为他的行为可笑吗?你能读好这两句话,让我们觉得他又愚蠢、又贪心、又可笑吗?

5、你能上来劝劝他吗?(请一位同学当种田人,请个别同学上来劝他)(学生表演)“嗨,朋友,你不用再等了,野兔不会再来了。”

“……”(老师点拨)看来大家都认为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野兔自己撞死的事是一次(引说,意外、偶然、特殊情况)

6、同学们,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在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则寓言背下来,记在脑子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作傻事,好吗?

交流收集的成语故事。丑小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只小鸭子独自在树林中流浪。它有家不愿意回,有哥哥、姐姐却得不到他们的关爱。他孤独寂寞,在外面流浪又常常遭到不幸。尽管这样它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可谁又能想到,这只大家都不喜欢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们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8《丑小鸭》。同学们,你在读这个故事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二、自读识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

2、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出示生词带拼音)

3、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4、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

5、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6、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2)、开火车扩词。

三、品读领悟:

你喜欢读哪一段,又读懂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1、第一段:

帮助学生理解“暖烘烘”“出世”,了解小鸭子出世的时间的?

2、第二段:

指导读出小鸭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才”

思考: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从哪些词句看出的?(看图说丑小鸭的样子)

仿写训练:看这几只小鸭子长得怎样?(出示图片)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很会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想想读懂了什么,又发现了哪些问题?

2、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吗?

我知道、、、、、、我还知道、、、、、、(看屏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接力读课文。

3、你知道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领悟:

1、第三段: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

他们为什么欺负他?你想对这些人说点什么?看图。

思考:小鸭子为什么要离开家呢?重点理解“欺负”“孤单”

板书:在家里

孤单

他是怎么想的? 你替他担心吗?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你要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怎么做?

你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丑小鸭出走了,妈妈、哥哥、姐姐发现了会怎样呢?

2、第四段读: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外流浪的遭遇。

理解 “讥笑”用“讥笑”说话

板书:在外面

冻僵

这时候小鸭子会想些什么呢?

你又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3、第五段:

看动画,想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呢?用“羡慕”说话。

4、第六段:帮助学生理解“幸亏”词义。

板书:冻僵 得救

你觉得农夫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丑小鸭在外边生活怎样?

5、第七段:

看画面:紫丁香开花的时候,小鸭子就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1)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丑小鸭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能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此时,丑小鸭来到哪,看到了什么?仿说练习。

板书:美丽的天鹅

(2)是、、、、、、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美丽的天鹅

(3)你想对已经成为天鹅的丑小鸭说些什么?

三、巩固延伸:

1、长成天鹅的丑小鸭,回到了家里,哥哥、姐姐,还有欺负过丑小鸭的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呢?

2、谈谈收获 明白道理

一只大家都认为很丑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要说的吗?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你喜欢,说给大家听听。

师悟:我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对故事的新感悟。真正的美在于才华、气质和品质。我们都做这样的人。

四、小结:

同学们都是善于读书的孩子。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读童话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享受审美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教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②掉转。③旋转、环绕。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五、巩固练习:填空()()协力

()()成城

()()不林 人外()()

博采()()

()()益善()学()问

读书()()

()()自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2、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1、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2、评选故事大王。

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识字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四、教具准备

1、贴画:一棵大树,十片生字树叶,八只小动物(老虎、黄鹂、老鹰、百灵、熊猫、大雁、孔雀、锦鸡)、课题。

2、CAI 课件。

3、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想对你们说两句话,你觉得老师说的对,就鼓鼓掌。老师说的不对,就摇摇头。

师: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掌声)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掌声)

师:老师真高兴,一下子有这么多好朋友,我还有一位好朋友,她叫蒂皮。她是法国人,从小生活在非洲,有许多非洲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CAI 课件展示蒂皮和各种动物的合影。)问:你们想不想成为蒂皮的好朋友呢?

蒂皮对我说,谁喜欢动物谁就可以做她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些动物吧!

二、我会认。

师:(贴课题: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就藏着几只动物,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这些动物找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

师:美丽的大森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多热闹啊!森林里还有一棵神奇的树,树上的叶子里藏着一个秘密,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翻开这些树叶,看看有什么秘密?

师:动物们想检查一下小朋友刚才是不是认真读课文,读生字了,谁会认?(指名认读)

师:现在,动物们要把生字上的音节蒙起来了,看看还有谁认识它们,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不会读的去请教一下小伙伴。

三、我会说。

问:谁愿意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谁会说?(指名说)

师小结:小朋友会换部首,加部首,做动作,猜谜语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你们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四、我会写。

师:我出两个字谜,你们猜一猜,两个人走在独木桥上。(生:丛)房顶上拴了一头牛。(生:牢)问: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谁会写?

师: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的字写的特别棒,我们欣赏一下。展示作业,师评价,并给予表扬)

五、我会读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叶生字,动物们可有点寂寞了,它们要带着这些树叶生字回到儿歌里去了。我们能让他们走吗?

师: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留住他们。

(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喜欢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然后读给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别人也喜欢它。

(四人小组读课文,师个别辅导)

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的怎么样了。(指名读,师生共评)

问:老师也喜欢一些动物,我想读一读,可以吗? 问:还有谁愿意读?

(多请教几位同学读,师生共评)

问:除了这些动物,你还喜欢其他的动物吗?为什么?(让学生自述,畅所欲言。)

师:小朋友都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好朋友。把你们喜欢的动物头饰戴起来,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三句。(生齐读。)

师:为小朋友们鼓鼓掌。(生鼓掌)

六、我会演。

师:掌声真好听。那我们边鼓掌拍手边读儿歌。看谁的掌声最热烈!(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拍手读儿歌,而且还加上了动作,表演的真好,其他小朋友想演一演吗?

师:去找小伙伴,大家一起演一演。

(生互相拍手表演,自由发挥。)

七、全文总结

师:你们演的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我们一起轻轻的,静静的走入它们的家。(CAI)

课件展示动物们在大自然自由生活的画面。)

生看录像,师话外音,将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师:小朋友们,领着你们的动物伙伴一起出去玩吧!教学板书:

识字 7 动物——人类的朋友(保护他们)教学反思:

26.红领巾真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指导识字、写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重点观察鸟类,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活动特点。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红领巾”的意思(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2.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是谁赞扬少先队员真好?为什么要赞扬他们?)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画出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跃”是整体认读音节,“新”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音纠正错误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节第一句,读出设问的语气。

2.提问: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要求学生轻声读一读课文,画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

3.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

4.指导朗读。

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5.小结: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懂第2、3节。

6.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勾勾画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第二节中表现小鸟活跃的词语有:“扑棱棱”(小鸟扇动翅膀飞翔)、“飞来飞去”。它们这么活跃是为了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用引背法指导背诵。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学生齐背第一节)。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齐背第二节)。师: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学生齐背第三节)。

2.学生轻声自由背诵。同座位同学互相背诵。3.指名个别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三、总结

提问:小鸟为什么赞扬“红领巾”真好?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护、活”的字形。(“羽”是两个“习”;“歌”是“哥”加欠字旁;“护”是提手旁加“户”字;“活”是把“话”的言字旁换成三点水。)

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保:右边不要写成“果”。写:上边不要写成宝盖儿。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几个字。

“歌”、“羽”、“新”三个字要写得左右相等。“活、跃、保、护”四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歌”和“新”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五、课堂练习

1.齐读、个别读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四个短语。2.齐读、个别读课后练习第4题中的字、词、句。

3.启发学生用“可爱”说句子。如,小白兔非常可爱。小妹妹长得真可爱。我家的小狗可爱极了。

六、布置课外活动

1.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2.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公园或郊区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教学板书: 红领巾真好

快乐

小鸟<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放鸟巢

红领巾<

>爱鸟

不许打鸟 教学反思:

27.清澈的湖水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再读读带点的字。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坡()披(盼()粉()纷(赏()堂()境()镜()

2、学写句子。

1)、()的树上有()在()。2)、()的草地上有()在(3)、()有()在(教学板书:

清澈的湖水

两岸 湖水 小洁

(景色美)(心灵美)教学反思:

28.潜水洼得小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至、被、捡”,区分“捡、拣”

2、理解”甚至”,学会用“甚至”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4、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的可怜,对小男孩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释题: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理解、质疑。围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浅水洼?小鱼为什么会跑到浅水洼里?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样了?)教师适时出示插图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鱼吗?如果有一条小鱼不小心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么办呢?如果是一百条,几百条或是更多呢,你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呢?

(二)朗读自悟,读中思考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选择段落,组内同学合作读书,全体同学参与读书。

3、后师生共同评议。

4、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识字写字

1、利用生字词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7个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字词。教师适时的强调重点字音。如:“甚、至、蒸”都是翘舌音。“死”是平舌音。同时挖掘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和经验向全班展示。如:“至”是以前学过的到“到”字的左半部分;“乎”是将“手”的第二笔换成点、撇;叨念要用嘴,所以“叨”是口字旁。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胜小组。读得不准的,小组内同学互相纠正。

4、本课8个要写的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写字经验把字写好。其他的字,指导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特征,重点注意自己认为的难点字的写法。

5、老师范写。要“精讲解,多示范,先描红,后临写”,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好看。要指导学生知道:“久”字的撇捺要伸展开,“乎”字的“横”、“至”字的下横要写长一些,“腰”字中月字旁的“撇”、“被”中“皮”的“撇”要写成竖撇。

6、学生书写,师生评议。优秀的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小鱼形状的生字卡片:同学们,每条小鱼卡片后面都藏着生字或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读出来了吗?出示字卡,指读字词。

(二)读中感悟

1、组织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在那个海滩上,见到了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表演朗读

分小组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分工(我、小男孩、旁白)。几个人轮流交换角色反复练读、表演。鼓励学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文中人物的语言背下来,真正实现“演”的感觉。

检查小组演读情况:找两三个小组分别上台演读,同学进行评议。

(四)讨论

在学生演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在演读理解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2、“我”听了小男孩的话和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
点击下载
分享: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